第一百四十五章 孤军奋战?【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第 4/4 页)
否则现在出现在垂拱殿的,就不是区区两百多人了。
在京九品以上官员可是有两千多人的,按照道理来说,他们都有资格参加大朝会,虽然不少人都只能在外面听传话。
曹仪可以私下影响自己一系的官员,但他却不能在这大朝会之中表现得太过明显,否则他就是在和整个文官体系作对。
他自己就是百官之首,怎么可能明面背叛自己的阵营呢?
别说是他,皇上的超级铁杆、副相钟昶,同样也没有站出来说话。
他也有同样的顾虑。
不站出来赞成弹劾裕王世子,已经是钟昶能做到的极限。
他虽然是皇帝一手提拔的铁杆、未来的丞相人选,但他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有着文官的坚守。
特别是在限制宗室这个方面,那更是百年以来文官系统的坚持,是一个铁律。
连钟昶都是如此,马浩秋和南宫忌的沉默表现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当法家最强硬杰出的官员苗炎出场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出来和他唱反调的文官。
肃王见状也在心中苦笑。
今天想要保铭淇,真是困难重重啊。
但肃王却越发的坚定。
当大家都要治罪铭淇时,那么我这个宗正就更不能放弃,不然以后的宗室子弟们,信念也就完全崩塌了,肯定都会沦为米虫。
毕竟做好事儿、做正事儿都会被处罚,那我为什么要这么出力不讨好呢?
不如吃喝玩乐就好了嘛!
有着强烈责任心的肃王,是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的!
……
注:大康朝沿用制度为综合体,其御史台取唐朝之意,六科给事中取宋朝之意。
是的,众位老爷们没有看错,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明朝六科给事中实际上是宋朝开始用的,不过当时职权没有那么大。
六科给事中本来为门下省的职务,后来置六部尚书就去除了中书门下三省,但一些职务却得到了保留。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实际上民间直到明末,仍旧以御史台和一同都察院相称,而明代都察院也有着超乎想象的职能,他们还兼印刷书籍的业务,刊发了不少书籍,三国、西游、金瓶等等,都在其印刷行列之中,外快赚得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