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怎么改变农耕文明的命运(第 3/4 页)
柳铭淇的神色虽然不凝重,但司马北却从中听到了一丝特别的味道,这让他心神有些颤栗,却又舍不得不听。
少年道:“想要做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所处的城市不一样,面临的困难也不一样,面对的人也更是不一样。就拿你的彭州府来说,刚才你讲的农民和地主士绅的矛盾,在我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分地了之后,需要怎样才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怎么样才能让你的彭州府变得更好,粮食产量更多,老百姓更加的丰衣足食,你想到过没有?”
司马北毫不犹豫的说:“微臣想过,无外乎就是我在新野的政策的延续,打压豪强士绅,让他们不敢压迫小老百姓,并且大力的修建水渠、防洪防灾。同时降低老百姓们的劳役,使得他们可以轻松的种地,从而渐渐的摆脱贫穷,一方面可以纳税,一方面也能自己吃饱肚子,有点存粮。”
顿了顿,他又道,“其实今天微臣前来,还是希望殿下能给微臣一些政策的……比如说蜂窝煤工坊、马车工行,甚至是白糖工坊都可以,这样那边就能迅速的打开局面,不会单纯的只做农业,靠天吃饭。只要那些地主士绅们拿捏不住农业生产,那他们就没有招儿。”
“你这样想倒是不错,可惜不符合实际。”柳铭淇摇头,“如果你能接二连三的从我手里得到工坊的开设权利,对你一定不是好事儿!相对来说,裕王府也不会再次掺和在这个彭州府的范围内。”
司马北默默的点头。
事实上他在考虑这事儿的时候便已经想到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
别人求一个裕王府的工坊都不行,你一个区区的小官儿,居然在一个地方任职就能得到一个,这难道不会让人羡慕嫉妒恨?
虽然四川、东北、江南也都有成功的案例,但那是副相葛松道于四川、东北总督廖石聪于河北、江南总督刘仁怀于浙江、江苏。
这三个人已经是天下最为显赫的人了,当然别人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可无门无派,独自一人的司马北,却容易被别人给故意刁难,甚至会影响到他治下的彭州府。
所以他才没有直接提出来,而是希望柳铭淇给予他另外的指导。
“其实,单纯做农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柳铭淇道,“你觉得现在粮食产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司马北精神一振,“难道殿下愿意把红薯的试验基地放在我彭州府?这敢情好啊!彭州府别的不敢说,土地肥沃,各种灌溉措施经过巫尚书的治理,已经非常好了!这样的地方种植红薯,我敢肯定,不一定比京畿地区差,还有可能更好!”
红薯这个东西有多么神奇,司马北是耳朵都听起了茧子了。
亩产量达到了三千斤的超级粮食作物,就问你怕不怕!?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