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十六章 印刷还是可以改进一下滴【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第 2/4 页)

    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年顶多赚八到十两银子,一个话本就能挣他们一百年的收入,想想也不是太坏。

    况且现在在帝京府城外,三五百两银子就能买一座不错的院子,或者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良田都能买上百亩了。

    一本书养一家人,倒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再加上大康朝长治久安,大家没有战乱等威胁,生活过得悠闲,娱乐需求也多,因此写话本的人还是不少的。

    《梁祝》这部戏能不能还没有上演就让人朝思暮想、肝肠寸断,那肯定需要《梁祝》话本的先行一步。

    只要那些大姑娘、大小姐、夫人们,看《梁祝》的话本,她们就不可能不被吸引,甚至于那些书生才子也一样。

    有了莫大的铺垫之后,《梁祝》的戏一出来,你说他们会不会追着赶着来看?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

    柳铭淇之所以不提前把《梁祝》话本给印刷出来刊发,就是想要掌握一个最好的时间点。

    提前太早出来,说不定马上就有聪明的戏班,先把《梁祝》给排练上演了。

    甭管他们排得怎么样,你把“首演”名誉给占据了,那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素老板得哭死。

    现在萧素琴在回京城的船上,便已经让钱英开始读《梁祝》的戏本和剧本,再设身处地的带着他进入角色。

    回到京城,他们第一时间便会召集戏班人员,开始正式的整体排练。

    按照素老板的估计,大约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如今是八月,柳铭淇只要提前一个月,把书籍给刊发出去,就足够给人们入迷的时间了。

    想要刊发书籍,柳铭淇自然要去找印刷工坊。

    只要一个文学发达的社会,必然印刷产业非常的旺盛。

    京城里面就有上百家的印刷工坊。

    是的。

    你没有看错,就是上百家。

    他们可以印刷各种话本,也可以印刷各种诗集、儒家、法家和墨家经典作品等等。

    但是支持这些印刷工坊的最大业务,还是印刷各种道经佛经。

    由于太祖的严令制约,不许僧侣道士泛滥,大康朝的寺庙和道观不算太多,可人们对道教和佛教的信仰还是挺深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大魏宫廷 末日走私商 我家娘子,不对劲 圣女请安分 大秦之开局获得王者系统 江湖三女侠 回到明朝当朱标 大明话事人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沉溺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我的谍战岁月 天下枭雄 我的公公叫康熙 地下城降临,我成了魔王执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