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七十章 大发现啊!!(第 1/4 页)

    “说起了老百姓的期望,江南倒是真有很大的一个期盼。”巩渊说道:“已经有很多老百姓向我们《江南日报》记者反映,他们很需要便宜的蜂窝煤了!特别是听说帝京府周围才两文钱一个蜂窝煤,他们很是羡慕呀!

    明明我们为全天下的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结果连京畿地区、湖北湖南、四川这些地方都能用上便宜的蜂窝煤了,我们却还是得忍受高价,这样多难受呀!”

    目前的蜂窝煤是从京城的两个蜂窝煤工坊,通过漕运运送到江南来的。

    是由柳铭淇的舅舅徐家两兄弟来经营的。

    因为体积太大,运输费用暴涨,单价太便宜,而且价值偏低,所以大致上挣不了什么钱。

    饶是如此,在京城两文一个的蜂窝煤,在江南的终端价格都卖到了最高五文一个。

    也就是富裕人家喜欢用,毕竟比柴火方便许多。

    穷人是舍不得用的,哪怕是去年冬天比较冷,许多人还是尽量凭借着一身正气硬扛。

    倘若是两文钱一个,应该是有很多人愿意在冬天用。

    毕竟江南这个环境的话,冬天湿冷,比北方还多了一种湿,难受得很。

    有了蜂窝煤来烘烤,去除房间里面的湿气,绝对是一个好事儿。

    因此老百姓们在跟《江南日报》的记者就吐槽了这事儿。

    “记者”这个名字是柳铭淇给取的,用意是“记录听闻事件的人”,倒是古今意思一样。

    记者是报纸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们搜集来的各种小故事、市井生活、民间八卦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如今《江南日报》畅销江南的城镇乡村的重要原因。

    固然许多读书人觉得这些毫无文化含量,可事实证明翔宇先生说得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江南日报》一天比一天得畅销和影响大。

    只不过……

    咳咳,这里说的畅销,是一天能发行到三万多份没错,可每一份的价格不过是一个铜板。

    没错。

    就是只有一个铜板,连印刷费用都挣不回来,更别说一众人员的各种开支了。

    巩渊以前还觉得自己可以为了理想倾家荡产,做一个洒脱的少年郎。

    结果发现他是想多了。

    幸好有圣人这种冤大头撑着,不然办什么报纸啊,直接拿个碗去乞讨吧。

    “今年就会在江南设立一到两个蜂窝煤工坊,到了冬天应该可以用了。”柳铭淇回答得干净利落。

    “真的呀?”

    巩渊也就是顺口一说,没想到柳铭淇居然有了实际的计划。

    “嗯,陆陆续续的全国各地都会有。”柳铭淇说道,“老百姓们说得对,这些基本的生活物资,必须要保证,不然我柳家掌管这个天下,还有人愿意拥护吗?”

    对于柳铭淇所说的,无论是有点桀骜不驯的巩渊,还是老道内敛的戴飞英,都没有反驳的意思。

    史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前朝是怎么横征暴敛的,哪怕是这富饶的江南,也被他们逼得尸横遍野,千里哭泣。

    大康太祖定鼎以来,江南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大量的人口涌入。

    农民们重新开始了在江南地带的耕种,各种手工业制品作坊也积极的开动,商人们也积极的开始了和海外的商贸,几十年来,不但已经恢复了活力,而且远超百年以前。

    这些年江南输出了太多的资源,他们虽然怨声载道可却没有怨恨,最关键原因在于,大康朝廷拿这些物资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救人。

    人心都是肉长的。

    拿我的东西去吃喝玩乐,我不能忍。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史上第一佛修 民国之文豪崛起 末日走私商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天下枭雄 步步高升 斗罗之空棍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儒道之天下霸主 沉溺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重生之颠覆大宋 大唐官 江湖三女侠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四合院之我傻柱不做好人 世子妃 苟出一个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