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六十九章 累积着满肚气不忿(第 1/4 页)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正文卷第一百六十九章累积着满肚气不忿码头上人来人往,货物车辆都很多。

      柳铭淇特意的还去拿了一个单子,看一看来往的客商们,都买卖些什么货物。

      大康出口最多的永远都是三大巨头瓷器、丝绸和茶叶。

      为了给大康朝增加收入……咳咳,好吧,是为了给皇帝增加一些小金库,柳铭淇曾经在皇宫中看过这些年来的大康税赋。

      大康的税赋一个分为两类。

      田赋

      税赋

      田赋很容易理解,便是粮食,无论是大米还是小麦都算。

      一年夏秋两季收获下来,平均是八千万石。

      税赋就是各种税收,包括盐税、商税、漕运关税、海贸商税、瓷器税、丝绸税、茶叶税……等等。

      正常一年总的税赋是九千六百万两。

      牵涉到了茶叶是五百万两、瓷器也是五百万两、丝绸七百万两、桐油三百万两、生丝三百万两。

      当然这是全部的贸易额,除去内陆的小部分,发到海外的货物税收,总共有差不多一千五百万两左右。

      大康的商税普通是十税一。

      勋贵按等级不同,二十到三十税一。

      宗室子弟按等级不同,三十到五十税一。

      这么低的税率,一年都能收到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税赋,那么至少一年的贸易额都高达两三亿两银子。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同时也是说明了大康的海上贸易有多么的发达!

      这还没有包括每年的海贸商税,也就是外国海商和本国商人的船只回抵港口后,所载货物应缴纳的费用。

      通常来说,刨除了所有的开支,一年有一千五百万两的上缴户部纯赋税,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我大明崇祯时期,平均每年的税赋不超过五百万两,最低的一年只有三百多万两。

      就这样的财政,你说怎么能支撑整个国家的用度?

      大康正是因为有了钱,所以才能把国家打理得这么好,才能在这么几年类似于疯狂的天灾之中,硬生生的撑了下来。

      回到跟前。

      从大康这边运输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出去的,不仅仅是大康的商船,还有不少海外的商船。

      柳铭淇注意到,他们通常都不是一艘两艘,而是至少三五艘一起的。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史上第一佛修 民国之文豪崛起 末日走私商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天下枭雄 步步高升 斗罗之空棍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儒道之天下霸主 沉溺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重生之颠覆大宋 大唐官 江湖三女侠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四合院之我傻柱不做好人 世子妃 苟出一个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