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佳作传世【第一更!求全订!求月票!】(第 1/4 页)
    从朱雀楼回来,柳铭淇继续埋首于对于弹簧知识的整理撰写之中。
    关于柳铭璟说的创造出新的酒一事,少年是想都没有想过。
    在古代,耗费大量的粮食来酿造酒,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除非是柳铭淇打通了东南亚菲利宾、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通道,或者是直接把中南半岛给吃下去,否则他绝对不可能去酿酒。
    任何的诗情画意,都比不上老百姓肚子里的那一碗饭。
    我说的。
    在柳铭淇认真写东西的时候,外面却已经又开始为了他而沸腾了。
    裕王府的印刷工坊已经今非昔比。
    他们靠着完美的印刷质量和速度,已经稳稳的居于京畿地区第一把交易。
    平日里那些寺院和道观需要各种发放给信徒们的经书,都会委托裕王府印刷工坊来做。
    因为裕王府印刷工坊做出来的书籍,字迹清楚不散墨,质地软而又不瓤,最重要是价格也不贵。
    佛门和道家也要讲究一个性价比,于是裕王府印刷工坊每个月都会印刷超过十万本的东西,不仅仅供应京畿地区,附近的河北、甘肃、安徽也都有涉及。
    这还是他们没有全速开动马力。
    使用了活字印刷的工坊,更换版本和印刷时间大大的减少了。
    只不过是因为现在还没有那么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需求量不够多,他们不会盲目的扩张。
    哦,对了。
    《劝学》这篇文章,被裕王府印刷工坊印刷成了薄薄的小册,一口气印刷了上千万册,到处送给学子们,连私塾的小孩子们都有。
    对于裕王妃来说,这是她的骄傲,恨不得让全天下每一个人都看到她儿子写的《劝学》。
    拿到了柳铭淇新著的话本《天仙配》,参照之前《梁祝》的火爆反应,素老板定下了京畿地区刊发十万册,全部总共刊发三十万册的决定。
    最开始印刷出来的这一批话本,趁着枯水期来临之前,大运河还有一点运输时间,直接往江南发。
    然后再从京城往周边辐射。
    未来老板娘发话,印刷工坊立刻停下了别的所有的事情,直接先印刷起了《天仙配》。
    《天仙配》这个故事,一个理科生来写,写到差不多十万字左右,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毕竟柳铭淇又不是俊秀才,一口气可以水上一百万字,就这么一个故事,他能写到哪儿去?
    但是话又说回来,正因为柳铭淇是理科生,所以一些很不合情理的情节,都被他给修改了一下。
    至少看上去没有那么的傻大白,好歹也要合符事实一点。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