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节 小商品市场传出来故事(第 3/4 页)
张一被噎了一下,真的只是客气一下而已。
“是这样的,我曾经到过亨利先生家的地下室,参观过那些,现在属于你的文物。”卡皮尔述说着,表情可惜道:“当时我给亨利先生报了一个打包价,但是亨利先生坚持3亿美元,就是不肯让价。”
农场收藏室里的1024件古印度文物,就是张一从亨利先生家的地下室里淘到的,当时总共用了3亿美金。
张一露出一个可惜表情,心里则腻歪的不行。
对于印度人的德性,张一小时候就有认知。
从小在江南长大,听过一个传闻,也是笑话,说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印度商人。
一个印度商人要买一批文具盒。
到了批发文具盒的a档口,理直气壮道:‘我要定十万个,你给我最低价。’
于是a档口报了一下实惠价格。
于是他拿着a的价格,到b档口再次砍价,要更便宜的价格,顺便在撩一下销售小妹。
最后只买几千个,甚至更少。
事情还没完,下了定单,要交定金,正常来说是三成定金,印度商人往往只愿付很少一部分定金,最好不付,才附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定金的事先不论,到了发货时间,正常这个时候要付尾款了。
但印度商人偏不,一定要等到货船到岸后再付。
没办法,卖家大货已经生产出来,不发货不行,于是装船发货,希望买家及时付款。
你以为这就完了?早着呢。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