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叫贫道心善呢(第 2/4 页)
而神奇的是,百越也好,匈奴也罢,他们投降的理由都很强大:声称自己原本就是诸夏成员,甚至各自都有传承圣物来证明!
匈奴有一座祭天金人,被匈奴单于和祭祀牢牢控制着,现在有真仙降世,他们马上把小金人拿来向大秦使者展示,表明自己一族,是当年奉了殷商君主之命,于塞外漠北放羊牧马的圉人。
经过验证,甚至都不需要博学之士来辨认,那金人背上、底部自有字迹,与华夏文字同出一源,而且确实能读出任命圉人的铭文。
那铭文并不是后来刻上去的,是铸造时模具留下的痕迹。妥妥的是诸夏工艺,匈奴人到现在也不弄不了这个!
身份确认,再加上对方也确实诚心归降。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既然大家都是自家人,匈奴人的地盘顺理成章就被并入大秦版图。
本来还有重臣觉得太过草率,然后始皇帝向学院发了请求。
学院方面派出一支百人学子外加八百人的工匠队伍北上,不到一年,就在北地兴建城池十余座,并且成功将畜牧业进行统筹产业化。
可以让牧民用羊毛制品、奶制品等与内地交换,有了稳定的收入和丰富的物资供应,稍稍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大局已定。
原本的匈奴贵族,被送往内地安置,算是给个体面的退休。而匈奴牧民,则由学院方面的学子们,就地转任流官,不止要负责生产,顺带还要在那里编练骑兵……
而南边的百越,就更加戏剧化。
见到云舟载着大秦使者出现,直接就声称自己祖上本来就是诸夏之人。不是受迫害远走他乡,就是奉命南下开拓疆土。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本来就是诸夏成员,只是一直不认可大秦政府。
如今既然大秦得到上天认可,降下真仙辅助,那我们自然会顺应天命,回归诸夏文明世界。
所以始皇帝也头疼,让扶苏入伍历练倒是容易,关键是按目前这形势来看,三年五年的,不一定有仗打啊!
去了不打仗的军伍,那还有什么历练的意义?
听了这个,孙铮也是不得不说一句,开了挂的人生,确实牛逼不解释!
然后转眼一想,不行就趁着与项梁的三年约定,把扶苏扔去新大陆,让他跟着开三年荒?
再一想,估计也没用!以六国遗族的实力,在新大陆开拓地盘,估计也没多少仗可打。就算真的有仗打,那种文明碾压式战斗,对扶苏的性格估计也没什么帮助。
那怎么办?
始皇帝表明来意,他想让孙铮施仙术,让扶苏和几位仙卿一样,去另一方世界历练一世。
尽管孙铮反复表明,那种入梦历练有极高风险,但始皇帝还是一再表明愿意接受任何后果。
如果扶苏不幸没能回来,他就册立扶苏之子为皇太孙,然后自己亲自带在身边教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