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汶川行(5)(第 3/4 页)
一把接过话题,“藏香猪都是放养的,满山跑。如果龙教授需要,我们帮你准备。”
龙建华点点头,“这样就太好了。如果每年能提供十万头,我们就把这里当成供应基地。”
一把心中一突,转身看向州一把,“龙教授给你们下了订单,每年十万头藏香猪,能保证不?”
州一把连忙说,“保证能满足。”
龙建华笑道,“我要的是在山里跑的,不是圈养的那种。当然,价格会让你们满意。”
州一把大声说,“请龙教授放心,百分之百是放养的。”
龙建华点点头,“那我就安排人过来谈。”
一把问道,“龙教授,这是准备开发新产品?”
龙建华笑道,“给员工当福利吧。内地人和香岛人都是猪肉为主,换换口味。”
后面的人听到他这么说,心中无不感慨,有钱就是好办事,定十万头藏香猪给员工当福利。
一把笑道,“龙教授,你这可是为我们很多家庭带来了致富的希望。现在,很多家庭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我们这里田少地多山更多,想挣点钱确实不容易。”
“其实,我们也派人去九队以及县里参观学习过,现在也正在推行因地制宜生产特色产品,成效稍有显现,但还是架不住打工的收入高,留不住那些青壮年。”
刘芷菲轻轻摇头,“完全留住是不可能的,土地上固定不了那么多人。工业化是趋势,服务业发展也是趋势,农业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
“就说九队,虽然他们的药材种植已经成型,收入也不错,但田地只有这么多,在技术和种子没进一步发展之前,收入提升不会有很明显的增加。人一旦富了,就想更富,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出来了,出来开饭店,做家具。”
“但他们没忘记自己是九队的人,还在支持和关心九队的发展,这才是比较适合的发展模式。”
张晟点头笑道,“这就是龙董起的作用了。在九队的时候,他组织每家炒一样特色,后来越来越多的特色菜被研究出来;家具也是,他亲手给他们图纸,让他们办家具厂。到现在,效果显现出来了,九队已经有几百万家产的人。还是要知识啊。”
龙建华笑道,“我那是逼出来的。当时候只是为了好吃,从没想过那么多。”
一把叹道,“刘教授的观点很正确,龙教授的路径设计得也很正确。在人家还没想到的时候,龙教授已经帮他们想到了,并且开始付诸于行动,比人家早了不止一步两步。”
“刘教授的话,让我想到了一些理论,尤其是社会分工与效率的问题。我们这里的田地也很少,虽然现在要用牛犁田耙田,效率还很低,但这么一点水田,经不住几天劳作;果树、药材、旱土,也没必要每天盯着。”
“青壮年农民出去打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要做的,是考虑如何让出去的能拿到收入,家里的如何致富。”
一行人边聊边走向学校招待所,在吃晚餐时,晴岚问道,“爸爸,我们明天还是在这里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