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找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第 3/4 页)
高立明急眼了:“周老虎你给我闭嘴。”
袁秋笑眯眯的,也不说话,就看着男人们扯。
扯了一阵,又扯到了孩子身上。
高立明得意了,问陈耀东:“你打算啥时候结婚呢,头胎先生个闺女,跟我儿子正好是亲梅竹马,以后让我儿子追你闺女,咱俩做亲家得了。”
滚蛋!
陈耀东嘴上笑呵呵,心里mmp。
想屁吃呢!
转头问崔正平:“还考不考了?”
崔正平道:“再考一次,实在考不上明年考西疆的,听说那边的好考。”
陈耀东道:“我草,跑那么远干嘛?就你一个儿子,将来你爹妈老了谁养活?考不上公家饭碗人还不活了?就不能放下架子在景安干点别的?”
崔正平挺迷茫:“在景安还能干啥?”
陈耀东道:“让你跟着王雪梅学习,你学到什么了?”
崔正平发着牢骚道:“除了天天到处跑,还能学到什么?”
“你无药可救了。”
陈耀东也只能摇头叹息:“你这种人就不该上大学,应该早早打工挣钱才是正经,上个大学把脑子都给上坏了。特么的老子刚毕业那会,还在我二哥店里卖罩罩呢,队里多少人笑话我?可我在乎了吗?现在这社会,大学生要的不是一张文聘,而是要放下身段和架子去踏踏实实做事,你以为你上了个大学就牛b了啊?王雪梅虽然只是个初中生,可你看看人家那股劲头,什么不会就学什么,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提升,难道人家身上就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一天混的稀里糊涂的,有没有认真观察过身边的人和事?”
崔正平唉声叹气道:“我觉得私企不适合我。”
“算了,你这货真没救了。”
陈耀东摇摇头,哀默大于心死。
作为发小,他到是想拉这哥们一把。
可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法把一块烂泥糊上墙。
自己不知上进,别人能有什么办法?
一门心思就想吃公家饭,这副心态也只能进个公家单位去混日子了。
五号上午,陈耀东早早起来去了一趟工地。
工地上摆了不少的工程机械,摆放的整整齐齐的。
一边还搭了个台子,拉了一道横幅,上面一行字:兴邦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工剪彩仪式。
台子两边彩旗飘飘,气球满天飞,将一条条横幅扯起,另一头固定在地上。
都是同行发的贺电,帮忙壮声势。
现场人声鼎沸,工程部和施工单位的人忙的热火朝天。
搞的煞有介事,一本正经。
陈耀东不喜欢这些需头巴脑华而不实的东西,但有时候却不得不搞。
在旁边看了几分钟,听着跑过来的祝建德汇报了几句,就上车走了。
去了市里。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现场准备就绪。
一支车队浩浩荡荡开过来,目测不下三十辆车。
工地旁有人拿着小旗子在引路,把车队引到旁边专门劈出来的工地上停下。
陈耀东没亲自开车,下车后就过去陪着一干从车里出来的领导,径直上了台子。
台子下面,十多家施工单位的工人穿着统一工装,戴着颜色各异的安全帽,整整齐的排成好几列,看着挺壮观,工作人员跑前跑后忙,有拉红布的,有递剪刀的。
台子对面,各种长枪短炮架了一堆。
脖子上挂着相机的记者们跑来跑去。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
工作人员将一个话筒递到了陈老板手里,陈老板又递给大老板。
台子上站了一堆人,至少有十几个。
陈老板陪着大老板站在最中间,享受了一次c位的待遇。
大老板没客气,接过话筒发表了一番重要讲话,明确了项目的重要性,申明了市里对该项目的重视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前景的看好,高度赞扬了兴邦农业公司立足家乡谋发展和推动景安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夸的陈耀东脸都有点红了。
还是修练的不到家。
大老板讲完话,陈耀东发表了三分钟的感谢词。
背的稿子。
裴老头亲自操刀给写的。
为了不被笑话,专门花了一天时间,才把稿子背熟。
上学的时候背课文也没觉的有多难。
现在却觉的非常难,五六百字的稿子费了好大劲才背熟。
噼里啪啦鞭炮声中,领导们走下台。
机器轰鸣声中,项目正式动工。
其实就是放个响声。
晚上,陈耀东专门守在家里看新闻。
七点,景安电视台准点播放当天的新闻。
第一条是市委大老板的,第二条才是剪彩新闻。
结果陈耀东只露了两秒钟的脸,连声音都没有。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