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超级大饼(第 3/4 页)
若能培育出一家上市公司,这个成绩就更好了。
大老板转了个念头,就把这事放一边,又琢磨起过几天的动工剪彩。
下午。
陈耀东继续应酬,物流中心的工程马上要启动,找上门的牛鬼蛇神越来越多,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整个景安就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络,把所有人都收在了里面。
好几个亿的大工程,委实牵动了景安不少人的神经。
但凡是有点关系的,无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甚至就连省里都来了不少人。
要么自认不凡,直接自报家门找上门来。
要么拖关系找领导,走曲线救国。
又应付了一晚,实在有点烦。
第二天哪里都没去,直接关在办公室里,亲自写规划。
陈老板的规划粗暴简单,可不是什么详细的企业规划,大多只是个大概的方向,或者是目标,把所有东西捋了一遍,既定目标不变,又添加了一项内容。
老话说农牧不分家。
兴邦农业公司现在就一条腿走路。
陈耀东在新的规划里加上了牧业的内容。
说的高大上点叫作牧业板块。
用白话文来说,其实就是想养猪。
还是之前陈兰兰的建议。
陈耀东觉得挺不错,反正不差钱,那就多搞几个产业。
反正都要做产业链,把养猪也做成一条产业链也不错。
写完之后,又跟裴老头和王平安讨论了一下。
王平安对陈老板的想一出是出有点无奈,但却不敢说,本着做一个合格经理人的原则给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小规模养殖靠成本,大规模养殖靠管理,而即便是再怎么精细化管理,也很难具备核心竞争力,除非能做成全产业链。”
陈耀东道:“说说你的想法。”
王平安道:“现在养殖业的成本已经很透明了,大规模的养殖,要么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要么在全产业链上想办法。靠精细化管理降成本存在天花板,因为产游的产业链并不受控,有些成本是没办法控制的,所以只能搞全产业链,我知道内地有些大型农牧企业做的不错,但没具体研究过,只知道好多养猪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饲料加工厂,甚至有些农民办的小养殖场自己在种玉米做饲料,我觉得可以往这方面考虑发展。”
陈耀东道:“你先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给我拿个具体点的规划出来我看看。”
王平安接下了任务。
陈耀东又对裴老头说道:“裴总跟市里沟通下,先把地皮给落实一下。”
裴松年问:“打算拿多少地皮?”
陈耀东道:“一万亩吧!”
“……”
裴松年都愣了一下。
王平安也愣了一下。
这胃口也太大了吧?
裴松年忍不住问道:“陈总打算养多少猪?”
陈耀东道:“要么不养,要么就直接大干,养个万把头猪有什么意思,按照年出栏一百万头的规模去规划,野头滩那么大地方,地皮不要白不要。”
王平安忍不住说道:“年出栏上百万头的规模和几万头规模,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不做全产业链的话,很难做起来,要解决的问题也会很多。”
陈耀东道:“又不是让你一天把罗马建起来,人家盖楼的都还分几期工程呢,可以分几个不同的阶段去做,规划是规划,现在先把地皮拿下,别等后面做起来了再拿地皮。”
裴松年道:“野牛滩的地再不值钱,一万亩地也得几千万了。”
陈耀东道:“几千万不多,我在魔都买了个大别墅,装修一下还得几千万呢,不要担心钱的问题,地越多越好,好像市里在这方面还有政策支持,顺便咨询一下,能省就省。”
裴松年惊讶道:“陈总在魔都买别墅了?”
王平安也惊讶,这事他们可不知道。
陈耀东点点头:“年前去处理生意,在那边买了个别墅,以后你们过去旅游,可以过去住上两天,不过装好的话估计要到下半年了。”
裴老头笑着说:“行,以后有机会一定去魔都体验一下陈总的大别墅。”
王平安也有这心思,也不再为陈老板操心资金问题了。
这明显是个不差钱的主。
作为一名合格的打工仔,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老板给画的饼变成现实。
这才是自身的价值所在。
王平安还有点振奋,陈老板这么财大气粗,只要把企业做大了,好处还能少的了?
若将来有一天,兴邦农业真的上市,陈老板能不分点股票?
越想越觉的有盼头。
这可比之前那个连花个十万块都要斤斤计较一番的农业公司强多了。
陈老板也比之前那个连多买几包打印纸都要唠叨的老板有格局多了。
这才是干大事的人。
张口就是上万亩地,怎不让人振奋。
下午,陈耀东接上姜苗苗去了火车站接人。
姜苗苗三叔姜有信来了景安。
随行还有两人,一个预算员,一个技术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