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穷不是没道理的(第 2/4 页)
陈妈觉的尿布湿不透气,怕把孙女小屁股给捂烂,买了许多白棉布,用开水煮过后做成尿布,湿了就换掉,卧室的阳台上挂了一溜尿布。
姜苗苗觉的洗尿布麻烦,尿不湿其实挺好用,但不和婆婆争辩这个。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怎么和婆婆相处。
周五,陈耀东跟着葛老板去仁固调研。
先到县里,跟领导座谈了下。
仁固的领导们很热情,盛意拳拳的邀请陈老板到仁固投资兴业。
下面的县领导整天盯着市里,有个风吹草动早打听的清清楚楚,都知道这是财主,在景安大把的撒钱,还要斥巨资开发南山平原,自然要热情点。
在县里耽搁了一阵,才在一干县领导的陪同下去了此行目的地三柳镇王庄村。
也是仁固最穷的一个行政村。
距离县城四十公里,到了镇的还有十公里的土路。
连路都没修好,怪不得这么穷。
陈耀东无力吐槽,这特么怎么扶贫?
王庄村是典型的山区,不缺水,地也不少,其实条件不差,之所以穷是因为这里的人不愿意出去打工,实际上景安下面的好几个县都是靠劳务输出来摆脱贫困的。
种地致不了富,这是毫无疑问的。
绝大多数农民,除了农民这个职业,还要兼职农民工。
就像陈爸陈妈,只要庄稼地里没活就要去打工,只靠十几亩地是养不住家的。
死守着土地不出去打工,在如今这个年代,贫穷是必然的结果。
政府也在想办法,比如推广蔬菜大棚,或者经济作物。
可问题是,蔬菜大棚太多了,种了菜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到价,农村就会亏本,经济作物也一样,七八年前景安下面的几个县到处都是蔬菜大棚,这几年剩下的不到一半。
全都扔一边了。
记的有一年农民西红柿种多了,烂在地里都没人要。
不要说回本了,还得花钱往掉处理。
碰上这种情况,农民真的要哭晕在地里。
农民是社会的底层,抗不住一点点风险。
一年跌倒,就有可能要破产。
到村上转了转,还走访了几户农民,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
今年王庄村大多数人家种的大白菜,还有一部分种了洋葱,也不知道情况如何,要是市场行情好,还能赚两个,去年的大白菜行情比较好,今年种的就比较多。
陈耀东却并不乐观,种的有点多了。
市场部采集了大量数据,根据数据显示,今年景安各县大白菜的种植面积,比去年要高20%左右,如果外部市场消化能力能跟上情况会好点,如果外部市场消化不掉,农民的白菜估计要烂地里,景安是农业大市,大白菜产量又很高,景安本地是肯定消化不了的。
葛老板问陈耀东:“兴邦农业消化五百亩大白菜没啥问题吧?”
陈耀东道:“没问题。”
四月所有门店的蔬菜日出货量超过了五十吨,大白菜的出货量好像在十吨左右,每个月大概在三百吨,一年三千吨的出货量,消化五百亩地的大白菜自然没问题。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