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六章 灾情,就是命令!(第 2/4 页)
当他们的外骨骼没电了,或者出什么小故障了,可以回到各自县区的救灾指挥部,驻扎在那的瑞康技术人员会为他们进行备用电池的更换以及故障检修工作。
电源问题是完全不用担心的,一块电池可以让救援队使用一天半外骨骼,而充电只需要半天就可以充满。
瑞康给每套动力外骨骼可是配备了三块电池的,各级救灾指挥部又有国电部门临时从电网直接拉来的电缆供电,绝对不会发生断电的事情。
瑞康的技术人员只需要呆在稍微后方一点的指挥部,等待救援队员自己来更换电池或者故障检修就行。
每一处灾区的区域指挥部,都临时搭建了一些移动板房给瑞康的技术人员使用,他们带来的一些维修设备和外骨骼的备用零件就被放置在了板房内,坚持1-2周完全没问题。
后续要是不够用,完全可以再让姑苏市的总部送来。
等大家都准备好了之后,早上六点半,七千多位分配到动力外骨骼的救援队队员互相帮助着穿戴上了动力外骨骼。
并且每45个救援队员与一个瑞康的技术人员一组,根据指挥中心分配和安排,前往他们负责的救援点。
刚睡醒的陈长安走出房间的时候,正好看到七千多个搜救队员分成了一百多支队伍,奔赴各地的身影。
他们将会按照震前的地图和行政区域地图,去往各个县镇、乡村,分散到10万平方公里大小的地震重灾区之中,与先期抵达那的通讯、供电、医疗以及行政救援组们汇合,组成一个个小型救援中心,开始进行严峻的抢险救援工作。
一个个穿戴着动力外骨骼和迷彩服的救援队员从他的面前走过,微笑着和他挥手道别,头也不回的往山区方向走去。
陈长安深深的凝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这一幕将会牢牢刻印在他的心底,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他在心里由衷的感叹,每当同胞遭受大难之时,都会涌现出无数多英勇无畏的逆行英雄,撑起这个民族的脊梁。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华夏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哪怕经历了千难万险,历经数千年的风霜,却依旧能屹立不倒的原因吧。
.............
上午七点半,天空彻底放亮了,但是天上却下起了小雨。
坐在空降飞机上的祝良辰,颤抖着嘴唇,对坐在一旁的同伴问道:“老高,这天气能跳的了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