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继续说服(第 2/4 页)
连铜矿的位置都知道,这绝对不是祖宗保佑就能解释的了!这小子,肯定是习得了什么奇门秘术!
“在益州境内,南朝时候曾经发现过一个铜矿,规模很大,可惜很快就遭遇了战乱,根本就没来得及开掘。”
“前隋短祚,更是无暇顾及,若是命令当地的地方官调查,积极开掘,想必一定能保证铜料供应。”
“益州啊,稍微远了点。”裴炎抚着下巴,琢磨着办法:“不过你放心,我肯定会把这件事布置下去。”
裴炎这人,这一点还是可以信任的,言出必行,要么,他就不答应,现在答应了,便没有必要不施行。
裴范先可以放心了。
南朝之事,绝对不是随便提起的,自然是裴范先有意为之。
后世学界对唐朝的经济状况有着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得到的结论便是,中唐以后,大唐的经济秩序有一种南朝化倾向。
而这种倾向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在恶钱方面来看,铜钱的流通在古代实际上是经济发达的一大标志。
在许多还未开化的地区,以物易物还是主要的社会形态,即便有钱币通商贸易,流通度也不能和大唐相提并论。
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南朝,南北对峙的时期,相比北朝,南朝的经济制度更发达。
社会上广泛流通的是各种钱币,南朝已经形成了用铜钱来支撑征战的体系。这本是一种先进的制度,但南朝却在两方战争中屡屡失败,最后被来自北方的杨坚统一。
这是为什么呢?
都是因为不足的铜钱铸造能力与战事互相拖累,战事太多,一个社会的经济体系肯定要受影响。
首当其冲的便是铸币事业,与现代通行的纸币不同,古代各个国家使用的钱币,不管是铜币、银币还是金币都需要矿物质才能铸造,要铸造就要开采矿藏。
可是古代的开采技术有限,效率也不高,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便无法维持正常的铸币活动。
百姓们社会生活之中使用的铜钱都不够,更不用说敞开了量供应前方战事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