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向前方,我们的气血方刚……(第 2/4 页)
赵祯和曹皇后旁边是送行的群臣。
尽管范仲淹拒绝入阁,只任天子学院的首席执行院长,但群臣仍然以其为首。
没办法~
宰相再大,能大得过人家范希文这个大宋的良心?
现任宰相是陈执中,他没特别大的名气,也没有特别大的才干,能够上位主要靠当年力劝真宗立赵祯这皇储这个大功。当然陈执中为人清廉无私,在范仲淹拒绝入相之下,继续担任一个旧时体系的宰相,作为未来过渡安定人心也是合格的。
范仲淹身后站了一大群因为庆历新政重新召回来的官员,比如富弼、韩琦、欧阳修等等。
再过去是被福星称为包青天的包拯,以及文彥博、晏殊等人。
远远的队尾。
甚至有特召过来的苏洵苏老泉和柳永这个闲散著作郎……
这两位是科举考试的困难户,但在天书之中他们是名垂千秋流芳百世的历史名人,让百官羡慕得没办法。
更让百官感到压力的是。
不算范仲淹这位‘大宋的良心’和包拯这个‘包青天’在内,在本朝竟然还有唐宋八大家之六,苏洵更是父子三人同进,那个9岁的小屁孩苏轼甚至在中秋之夜被月神亲身点化过。
如此殊荣。
整个大宋仅三人。
分别是代表大宋良心的范仲淹,代表大宋一条臂膀的王安石以及代表大宋未来的苏轼。
“介甫,请一定要平安归来。”赵祯看见王安石,紧紧地抓住他的手。
老实说赵祯是不愿意外放王安石离开的。
这位可是大宋的臂膀啊~
而且是月神钦定的。
外放途中。
路途漫漫。
万一出什么危险,大宋错失一条臂膀不说,月神恐怕也会怪罪大宋留不住英才。
只可惜这个年轻人脾气特倔,连身为老师的范仲淹亦无法劝其留下,其志坚硬如钢,只好放他出去,实行教化天下复兴大宋的扫盲行动。
“请官家耐心等候,安石历练有成,当星夜回归。”王安石现在心中满是给大宋点燃希望之火的狂热。
他知道上上下下对自己有所期望。
越是如此。
他越不希望自己搞特殊。
必须跟同学一起,外放历练,而且要拿出最优的成绩和政绩,向上天下地亿万百姓交出同学之中最好的一份答卷,才回归朝庭。
否则。
别说同学们会有非议了,他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
“介甫,一路顺风!”范仲淹看见王安石过来,伸手拍了拍王安石的肩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