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局势变幻(第 1/2 页)
从盈利来看,《黄金时代》的成本大约是两百万美元,而票房最终达到两千三百余万美元。但是,玛丽莲梦露凭借其自身独有的气质,和中规中矩的演出,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小金人。
并且,凭借这个角色,一跃成为世界顶级巨星!在《辛德勒的名单》上映后,在美国,但凡和玛丽莲梦露沾边的产品,无不疯狂畅销。印有玛丽莲梦露照片的月历,几乎达到了每个美国男人,人手一册的地步!
在余生和玛丽莲梦露疯狂赚美钞的时候,国际格局风云变幻,日本人在经过一年多的隐忍,和延宕战略后,终于等来了自己复苏的契机。不出日本人的预料,美国人和苏联人终于闹了起来。
按照后世的话说,就是冷战开始。美国人和苏联人闹别扭,其实很容易判断出来。毕竟,两国的国情不同,而且信仰也不同。即便忽略这两点,在两个超级大国对外扩张的时候,由于地缘相近,只间隔一个白令海峡,并且,在欧洲都有利益,有冲突也很正常。
美苏两国的直接冲突,是源于对德国的政策不同。因为美国和德国相距较远,而且,美国实际上就是个移民国家。在美国混的德裔并不在少数。所以,美国人打算重建德国,复苏德国经济,将德国经济纳入美国人建立的经济体系中。
这样一来。既可以多一个制衡欧洲各国和苏联的傀儡,也可以多一个倾销产品的市场,还可以博一个好名声。不过,苏联人却不这么认为。苏联主张制裁并打压德国人,早晚打压的德国人无法死灰复燃为止。
这样一来。矛盾便产生了。虽然美国人和苏联人都不打算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跟对方再打一场,让小弟们捡便宜。连日本,斯大林在收了北方四岛后,也让美国人给占了。不过,热战不打,其他方面的对峙,却就此而起。
一九四六年,英国人曾经的领袖,温斯顿丘吉尔在访问美国的时候。发表了名留后世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迪利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这段“铁幕演说”,被后世认为是美苏两国冷战开始的标志。不过,温斯顿丘吉尔的影响力,如今已经远不如战时。作为一个政客,他这番讲话,不过是在应和美国人的态度。
美国人对于苏联人态度的表达,最著名也最有标志性的,还是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二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在这封电报中。乔治凯南明确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
随后,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主张美国与欧洲各国联合,遏制苏联的发展与扩张。只要是与苏联有敌对关系的,都可以获得美国人的援助和支持。这份报告。几乎代表了所有美国人的态度。
所以,在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第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的前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两院的联席会议上,发表咨文。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
并且,杜鲁门强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直接或者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这段咨文,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对外战略。美国人的外交政策从此开始转变。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