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六十章 考评(第 1/3 页)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并且,这部详尽真实的电影,让不明李香兰真相的中国人也看清楚了李香兰的本性,其反战的意图,远比国人想象的要多。并且,在电影中,李香兰并没有回避自此曾经出演《支那之夜》等电影的史实。算得上态度诚恳。

    原本,因为在李香兰作为战犯被审判,而对李香兰有所芥蒂的中国人,心中终于对李香兰有所谅解。

    而倍受打击的,却是原本将李香兰视为偶像或者梦中情人,又对战争抱有积极态度的部分日本人。不但心中的女神被中国人追走了,而且,这女神居然根本就不认可他们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许多人就此气焰全无。反战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对于这样一部在十几天之内风靡亚洲文化圈的电影,美国人自然不能无视。阿尔伯特很快便给余生打了电话。想要在华纳的院线,独家放映《李香兰》。

    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娱产品,能有机会走上世界舞台的并不多。而余生独占其半壁江山。原因很简单,并不是中国文化如何如何不好,也不是老美就在文化上更胜一筹。而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固有的文化差异。

    很多时候,美国人并不能欣赏带有中国人审美倾向的、原汁原味的中国艺术。就像中国人即便学会了英语,很多人也不能顺畅的阅读原版的《华尔街日报》一样。即便是到了后世,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改观。

    在后世,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断层,美国人的大片,在电影市场上横行霸道。叫好又叫座的中国电影,却屈指可数。能走向世界,让美国人叹服的,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中国人。很少有兼具理论和创作、兼具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大师级人物。自然也就缺乏能将口味调和的东西兼具,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作品。相对衰弱也是理所当然。

    余生从后世带来的作品,能在这个时代所向披靡。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作品和受众有着时代的差异,但是,作品中口味的调和却是恰到好处。有个人视角出发,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李香兰》,便是这类作品。

    更何况。美国人最希望看到的,还是一个无害而反战的日本明星。这一点,切中美国人的心理。

    所以,东方文化韵味极为浓郁,绝大部分场景都在讲述中国的《李香兰》,在美国上映后,并没有出现其他电影人担心的水土不服的问题。相反,浓郁的东方情调,和纯真自然的东方女子,在欧美大片林立的美国。显得独树一帜。对观众构成了额外的吸引。

    即便这些东西都没有,还有余生这块金字招牌在。在余生接连横扫了几届奥斯卡之后,即便是一部烂片,只要挂上余生的名字,都会有不错的票房。

    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李香兰》这部电影,在美国的票房收益,已经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而且,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由于片中。李香兰接连展示的各种各样的美丽旗袍具有强烈的、修饰女子形体的作用。旗袍这种服装样式,居然在美国流行起来。

    所谓旗袍,大多人认为,原本是满清旗人所穿的衣袍形制。但其实不然。所谓的旗袍,虽然借鉴了满清衣饰的一些精华,但是和满清传统衣饰并不相似之处。在有清一朝,礼法严苛的远超历代。女子根本不可能获得穿着露出手臂以及腿部的衣饰的机会。

    旗袍的形成,是在民国之初。当时的女子,为了反叛中国传统文明对于女子的诸多严苛要求。所以,将汉族传统的上衣下裳的女性穿衣模式,和满人古旧保守,不显身体曲线的穿衣模式通通舍弃。

    设计出一种借鉴西方,简约至极,与男子平等,却又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东方女子身体曲线的衣服。即,旗袍。所以,从各项记载来看,旗袍都是形成兴盛于民国。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晋末长剑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世子妃 晋末长剑 沉溺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明末:帝国崛起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大汉帝国风云录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红楼琏二爷 我在木叶练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