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团聚(第 2/4 页)
荣江见荣筝倒还好,含笑着点头说:“你来了,坐吧。”
荣筝坐了下来,便笑问道:“爹爹要回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们还以为您今年这里不回来了。”
荣江道:“同知倒没有知县的公务繁杂。这里有十几天的休沐。我一人在安阳待着也不自在,还不如回来看看你们,好在离家也不是太远。”
荣筝又笑吟吟的问道:“汴梁十七就开始下雪了,到二十一才渐渐晴好。爹爹在路上没有遇着大雪阻路吧?”
荣江说:“倒还算顺利。”
荣笙也过来了,规规矩矩的行了礼。荣江见了小女儿便不禁的想起卉秋,马氏听说便让人去请她过来。荣江却道:“得了,今天冷。她怀着身孕来回的走吹了风怎么好,一会儿我去看她吧。”
马氏心想,那个卉秋不过是个通房而已,倒好大的脸面。
正好仆妇送了庄上的东西过来。荣筝起身笑道:“这是今年两个庄子上送的年疏,正好爹爹也回来了,正好添了年货。”
三个仆妇搬了好几趟才把那些东西全部搬进来。荣江倒是想起了一事,笑道:“我还记得筝姐儿让人给我米的事来,听说是芦塘那边产的。当初你说要种稻子,我还以为你是闹着玩的,没想到真的成功了。我尝着那米倒比别处的都糯还回甜。”
荣筝忙道:“不仅有米,白庄头今年弄了片堰塘,养了些鱼虾,我说后面可以自己养点螃蟹。自家地里出的岂不比外面的还要好?”
荣江也赞许说:“你倒是花了点心思,很好。明年我可就等着吃自家地里的螃蟹了。”
荣筝大方的给荣笙抓了一把枣子请她吃,荣笙知道这些天母亲不喜欢姐姐,讪讪的不敢去接。就可以待嫁。这么个小姑娘也知道经营了,倒也好。除了她母亲给她留的这些,我想着要不去山东或是去湖广再给她买几百亩的地。”
马氏听说就有些酸溜溜的,半晌才说:“山东也好。湖广也好。只怕地不便宜。”
荣江说:“不便宜也要买,难道我们家还缺那几个钱,我连女儿的嫁妆也置办不齐?然后再去苏杭一带给她置办几间铺子。”
马氏更是有意见了:“苏杭的铺子有多贵,老爷想过没有。您嫁一个女儿要多少钱啊?”
荣江说:“祖上传下来的例子是三千两。她是长女,母亲又去得早。再给多添一千两吧。”
马氏听出来了,以后荣笙要嫁人的话,是按着三千两来,而荣筝却多了一千两出来,她这下就不高兴了,嗔怪道:“都是老爷跟前养的女儿,都是嫡女,怎么差距就那么大。老爷也太偏心了,您要四千两银子嫁女儿我没意见,以后笙姐儿的也要四千两。要不还是按着例子来。”
荣江知道马氏不高兴。又笑着和她说:“太太发这么大的火干嘛,这一千两有一半是齐家出的。当初老夫人就和我提起过,说筝姐儿出嫁她要添箱。她疼外孙女,难道我好阻拦?老夫人出的这笔钱我们再添一些,凑个整数给她,就买几间铺子,我看也可以了。正好这里可以找人打听一下苏杭一带当街的铺面是多少起价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