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总为浮云能蔽日(第 2/4 页)
又嘱咐道:“无需紧张,如你这样的勋贵人家多是这样做的,只是到二十多岁若还不过,不如索性弃文从武。”
沈栗方才明白。
大抵武勋之家子弟读书总有些劣势:如今的勋贵大都是当初太祖邵廉手下庶族出身的,对于世家出身的官员而言,勋贵子弟都是暴发户,我们不和他玩;而庶族出身的文官又觉得这些人出身太高不知民生疾苦,我们不带他。再加上文武不同道,没准儿子的坐师就是老子的政敌,看不顺眼。
所以勋贵子弟要从文,不说得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至少也不能“泯然众人”。
虽然科场上考三四十岁甚至白发苍苍的老者仍旧考童试的也有,但说到底,童生再难考,也不过是取得科考资格,证明自己算个读书人罢了。后面还有乡试、会试、殿试等着呢。
考不上殿试,当不成进士,也不过是个举人罢了。对一般人而言,能成为举人也不错,起码算是有功名,可以免税免劳役,运气好还能谋个小吏的差事。
对于勋贵子弟而言,举人算是什么呢,皓首穷经半辈子,最后当个小吏,领着的银钱还不够吃顿饭的,听凭以前自己看不上眼的官吏差遣,我才不干呢!
勋贵子弟读到二十多岁还过不了童试,起码在读书上算是泯然众人了。但他们有别的出身:一则是和他老子一样到军中去拼,军中都是他老子的门人故交,想出头自然容易的多;一则就是进入府军前卫,这是肥缺,能在皇上和太子面前晃悠,非勋贵子弟不得入,要靠恩荫,若是有幸得到皇帝赏识,就算是一步登天了。
沈淳说过舍不得放沈栗到战场上去拼,多半是瞄上府军前卫了。
三人正说着,忽听外面喧哗起来,方鹤不悦向外喝到:“外面闹什么呢!”
就见府中一个家人叫做司明的仓皇闯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哭道:“不好了,侯爷出事了!”
“什么!”几人惊得站起来,方鹤问:“怎么回事?”
司明喘着气,摇头道:“小的也不清楚,听说侯爷杀人了!”
沈淳昨夜应邀到故交家中宴饮,并未回家。谁知今日竟传来他杀人的消息!
沈栗急道:“父亲他人呢?”
司明哭道:“听说下了大理寺,皇上下旨说着刑部,督察院与大理寺三司会审!”
沈枫插话问道:“消息属实吗,是谁说的,确定不是谣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