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六、两个大坑(第 3/4 页)
当然,这个大忠臣有自己的小心思,可是只要他不谋反不自立,别的就都可以不在乎。
他当然更不会知晓,卖这火炮给他,看似表明周铨无反意,实际上,周铨若真是谋反,岂是区区十八门大炮能阻止的?
周铨本来就不想将汴京变成战场,强攻开封从来不在他的计划之内,这十八门大炮,射程虽远威力虽大,可是因为只能座于炮台之上,不能用作野战,所以只要不强攻开封,它们就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便是发生什么意外,周铨需要强攻之时,仅凭送去的十发弹药,能够发射几炮?待这些火药用完之后,只能用朝廷自己配制的火药,那火药威力不足,大炮的射程必然会下降,未必能比得上周铨现在装备给护卫的野战重炮。
十万圆,从国库里拿出来,想必现在为户部尚书的唐恪不会罗嗦了。
“唉,可惜他不愿意代为发售战争债券……”赵佶又叹口气。
然后他看到赵构欲言又止的模样,有些不满地道:“你为何这副模样,有话就说,难道你有计策?”
“儿臣虽无策,但济国公确实有策。”赵构略一犹豫。
“你不是说他不肯献计么?”
“他虽是不肯献计,但儿臣在他的一本书中看到了计策,父皇请看。”想来想去,虽然觉得不稳妥,可是为了换取父皇的青睐,赵构还是将那本《富论》呈了上去。
与济州其余书籍一般,为了方便书写数字符号,所以这本《富论》也是横排的。赵佶接过来,先是鄙视了一番上面充满匠气的书法。
“父皇请番至第三十三页,儿臣以朱笔划下了一段内容。”
赵佶依言翻到那边,然后看到上面几排小字,大致意思是,如果政府出现无钱推动基础建设的事宜,可以考虑以国家信用为抵押,向民间募集国债。充当具体抵押物者,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国家税收,可以是某些国家产业的收益,甚至可以干脆以土地为质。
这些倒不是什么新奇的,此前朝廷发放战争债券,采用的就是这路数。
“父皇再看下一页。”赵构提醒道。
在下一页里,举了一个例子,以大宋为例,可以充当抵押的国家信用有许多种,比如每年的盐课,就是一大笔收入,完全可以以盐课为抵押,以一定的利息,从民间募集债券。
除此之外,发行债券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从国库支出中想办法。比如以大宋为例,每年要花费七成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官员俸禄、军士兵饷,但实际上官员俸禄与军士兵饷中相当部分都非是生活必须,朝廷可以将之折为债券,许以高息,连年计息还本,则可以募集大量资金。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