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时代(第 3/4 页)
第一,君士坦丁年纪轻轻,不能服众。
第二,君士坦丁并非没有尝试过。
君士坦丁当然知道国家发展,应该提倡工商业,进行义务教育,培养人才,富国强兵,发展军备,打败强敌,称霸欧洲,扩张领土,走上国家巅峰。
可是希腊的现实,它不允许呀。
没有煤和铁,发展个鬼的工商业,没有能源,没有工业原料,怎么发展什么工业?
工业化的本质,就是用能源和机器,取代部分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人类获取物资供养自身的能力。
当然,煤和铁可以进口,可是在19世纪,煤和铁这样的需求巨大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要进口,成本实在太高昂了,即便是炼成了钢铁,算一算成本,还没有直接进口钢铁划算呢!
工业化的每一部,都需要钱。
钱从哪来?
希腊的粮食都还要进口呢!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粮没粮。
因此在兴致勃勃地询问了乔治,希腊的经济状况后,君士坦丁被泼了一盆冷水。
君士坦丁心里清楚,希腊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基本是个无解的难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用德法两国做对比,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
事实上自由民主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那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