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战争收尾(第 2/4 页)
叶卡捷琳娜大帝,得到了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但是,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地,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无论是黑海,还是波罗的海,都是半封闭性的海洋。
在1881年的柏林条约后,俄罗斯眼看着欧洲没有机会扩张了-柏林条约已经封死了这个可能。
俄罗斯就继续向东方扩张,开始追求太平洋的港口,在亚洲进行扩张。
为了这一战略,特意提出一个“黄俄罗斯”的构想。
索尔兹伯里隐含的意思,就是,希腊的战争行为,可能把俄罗斯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欧洲来。
而这是欧洲各国,无论是德国还是奥匈,同时也包括英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一旦奥斯曼被战争蹂躏得分崩离析,俄罗斯自然是更喜欢欧洲的港口-君士坦丁堡。
而不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
所以,索尔兹伯里的话,是一种隐含的威胁-希腊不要做出大家都不喜欢的事情来。
君士坦丁不由得赞叹,索尔兹伯里这位英国外交大臣,其职业素养。
要把威胁性的、令人反感的话语,说的隐秘而含蓄,需要精妙的语言艺术。
尤其是面对君士坦丁这么一个刚获得辉煌胜利的军事将领。
从索尔兹伯里的言语中,君士坦丁知道,英国人这是有意调解希奥战争。
君士坦丁也没有奢望,仅仅一战,就把奥斯曼消灭。
谈判肯定是要谈判的。
但是,希腊的军队仍然要继续军事行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