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6章积极地行动(第 2/3 页)

    现在英国人与葡萄牙人,又要把非洲中部的刚果河流域纳入掌控当中。

    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都不可能容忍英国人的这一贪得无厌的行为,否则以后的非洲,就会像现在的印度殖民地一样,成为英国人的禁裔,旁人触碰不得。

    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最耀眼璀璨的一颗宝石,是英国人的核心领土。

    但是,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后来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之后英法跟进。

    英国人利用自己岛国的独特优势,在一系列欧洲战争中左右逢源,合纵连横,先后从其他国家手中夺取了印度的领土,直到最后,印度除了一些零星的地方在葡萄牙和法国手中,几乎全境被英国人占领了。

    现在又轮到了非洲,如果英国人在非洲一家独大,那么几十年后,非洲会不会也像今天的印度一样,完全被英国人掌控?

    毫无疑问的是,面对这一现状,法德两国都不会坐视不理。

    换句话来说,此时,无论法德两国对于刚果的态度如何,他们是否同意由刚果委员会来管理刚果河流域,他们都必须首先联起手来,孤立打压英国人,打破非洲英国一家独大的局面,阻止英葡同盟获得刚果河口。

    君士坦丁把这些情况向众人说出,众人一阵沉默,似乎是在揣摩君士坦丁的陈述。

    “可是法国上下非常仇视德国呀?他们会愿意与仇人德国联手么”,奥尔嘉王后很快就找出了君士坦丁推断的漏洞。

    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得到了原本属于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索赔了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承受了这样的奇耻大辱,法国人心里怎么可能没有芥蒂?

    “1878年的柏林会议后,德国就试图缓和德法的矛盾了,俾斯麦做出了偏袒奥匈的柏林条约,俄国人与德奥渐行渐远,俾斯麦眼看孤立法国的行为失败了,就一直在支持法国人扩张殖民地的行为”

    “原因有二:一是转移法国的注意力,将法国的注意力从欧洲大陆引导至殖民地上。二是加剧英法的矛盾,英法作为殖民地面积最大的两个殖民国家,法国扩大殖民地的行为,毫无疑问会与英国发生摩擦”,君士坦丁侃侃而谈。

    这些都是君士坦丁结合后世的一些资料,综合希腊驻各国的大使汇报的信息,得出的结论。

    普法战争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筹建了三皇同盟,即奥匈,德国,沙俄三个君主专制国家,组成的同盟。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我的谍战岁月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唐腾飞之路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晋末长剑 大清要完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寒门崛起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谍影:命令与征服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冰川天女传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嬉游花丛 全唐诗 如意小郎君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之暴君颜良 明末逐鹿天下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