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五百三十一章 蒙学(第 4/4 页)

    “你想将蒙学,也列入荆州官学之中?”

    刘琦拱手道:“父亲英明,孩儿正有此意。”

    自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汉朝政府选拔官员的方式,逐渐从以地方推荐为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经学教育成为汉代教育的主流,规模也日益庞大。

    汉朝在雒阳设太学,在地方上设立地方官学。

    到了中平年间,太学里的学生到了三万人。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无法进入官学学习。

    于是,有能力传授经学的儒者们纷纷开办私学,招收学生授业,私学的数量在郡国极盛,几乎和官学一字平肩。

    正是“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可见当时各地的公私学校,数量之多。

    公私学校虽然在郡国极多,但在汉朝的官学里,没有设立蒙学,也就是没有初级的入门教育。

    也就是说,汉朝所有太学生的启蒙教育,都是在私学里完成的。

    汉朝的蒙学就像今天的小学一样,承担起给学童们启蒙的任务。

    “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小学就是指蒙学。

    官学不办蒙学,而是将蒙学交由私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很多经学士子,如果没有进入太学以及举孝廉入仕,那么就会在乡闾开办私学,传授儒家经学,这也算是解决了一部分士人的就业岗位。

    其二,就是学经的人数逐渐增多,太学生的教育对于政府来说都是一大块负担,何况还要主持蒙学?

    其三、适合启蒙教育的书籍,像《六甲》《九九》《急就》《三仓》等典籍亦算在士人群体中普及,很多士人能够弄到(当然没有经学门路的普通人想得到这些典籍很难),故而对于普通的士人来说,用这些典籍来换取一份活计,总比让他们去经营农事或是商事要强的多。

    其四,说实在的,还是士族群体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他们手中的经书,只是在各家相传,严格的维护着自己的地位和,私学招收的小学生,普遍也要看家室和传承,普通乡闾中的黔首想要认字读书?做梦去吧。

    但是如今,刘琦却很显然想要以官方的角度,向蒙学伸手,将这个情况适当的进行扭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晋末长剑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沉溺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重生之民国元帅 红警军团在废土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清要完 明末:帝国崛起 斗罗之墨竹剑 世子妃 小将军是我心尖宠[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