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学府的翻版?(第 2/4 页)
“皇帝三番两次延请,这才能彰显出他们才学的渊博,皇帝多请几次,这名声自然而然的就传出去了,此刻再出仕做官,自然可以名利双收。”
“归根结底,说的难听一些,这些人,就是一群贱皮子。爹,你不必放在心上。”
这话说的,老朱有些无言,那些名声都还不错的名士在朱标嘴里都成了贱人,天生欠抽型,这也没谁了!
“标儿,不可胡说。”老朱还是点了一句,道:“这些话,你在咱面前说说也就算了,不可传了出去。”
”知道的,爹,这些话我也就私下说说。”朱标笑了笑。
老朱点了点头,朱标年纪虽小,但在老朱看来,他还是分得清轻重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拿捏的还算到位。
不过话说回来,听着朱标骂那句“贱皮子”的时候,老朱想想还是有几分快感的。
别的不说,就单单先说那些沽名钓誉之徒,皇帝请了,非要摆谱,搞欲擒故纵的把戏,三番两次的拒绝,把皇帝当成了自己声望机器刷,在这儿卡bug,搁谁谁都不爽。
可你作为皇帝,还偏偏不能露出丝毫的不满,还得贴着笑脸去面对,表示自己礼贤下士,这装孙子的活儿谁干谁知道。
谁他么愿意整天装孙子似的伺候这些人?
可情势所逼,不得不如此。
主要就是朝廷的人手不够用,这北伐进行了一年,老朱这一年的时间,地盘急剧的扩张,北伐军势如破竹,可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打下来的这些土地如何治理的问题。
总不能学元朝,直接放养,交给地方大族去管吧?
所以,这许多地方,还沿用的是元朝的旧官吏,现如今的大明,迫切的需要就是大量的读书人来治理。
可是,不说战争的缘故,蒙元入主中原,几乎断绝了中华的文脉,这读书人是急剧减少,就算是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有许多也是心向着元廷的,这就很难办了!
所以,老朱现在任用官吏,还是沿袭以往吴王府时期的旧例,并不是科举制,而是所谓的荐举制和访查制。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