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有书则长(第 2/4 页)
而对于两人的这种变化,其他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像齐晓芸这种知心大姐姐,便跑来关心了一下,顺便给张昀和林欣瑶做思想工作。
像林镇远这种一心写剧本的家伙,压根没发现张昀和林欣瑶之间的异常——毕竟他也算不上是个正常人。
而像刘明洋和易学斌这种损友嘛……已经开始给张昀的孩子起名字了。
两人还煞有介事的,为了张昀以后的孩子叫“张学友”好还是叫“张若昀”好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到了最后,跑过去询问张昀的意见。
张昀当然是直接回敬给两人一句“傻逼”。
然后再给出一个合理建议:“以后孩子如果想唱歌,就叫张学友;如果想演戏,那就叫张若昀。”
然后他就被林欣瑶给揍了……
(注:此段纯属恶搞,请勿当真)
回到京城的第三天,新世界影视公司的第二部影视作品《女王的棋局》,正式开始拍摄。
张昀作为制片人和编剧,统筹全局,并不参与实际拍摄。导演自然还是刘明洋,剧组的一切事宜,由他指挥。齐晓芸作为副导演,管着整个剧组的日常运营。林镇远和易学斌本来就是挂职的,没什么实权职务,偶尔会来帮忙。
演员也早已经选好了,这剧最重要的角色也就是林欣瑶饰演的女主,其他演员,名气大不大无所谓,反正都是工具人罢了。
整个新世界影视公司,大家分工明确,互不干扰,井井有条。这种有序的秩序下,带来的是拍摄效率的无限提高。
也是直到这时,张昀方才体会到,什么叫作“拍戏的快乐”。
以前张昀进组,都是以现场编剧的身份进组的。这个身份代表的含义就是,只要是个有权力的人提要求,张昀就得按照要求改剧本。
那种工作,赚钱倒是挺赚钱的,但赚得很难受。
本来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资方非得让张昀给她加与男主的对手戏,导致张昀不得不破坏剧本的整体结构,搞得剧情逻辑出现严重bug;本来一场设计得非常完美的对手戏,主演非得显摆自己的才能,给张昀提意见,让张昀改剧本,导致拍出来一个不伦不类的垃圾,被观众狂喷海喷;本来一个主线副线,明线暗线,严丝合缝节奏明快的剧本,还没等送审呢,制片方直接自我阉割,让张昀删掉这个删掉那个,导致明明前面埋好的线,到后面却再也没提过,等观众看时,直接问候张昀的祖宗十八代……
等等等等情况,作为一个没啥地位的编剧,实在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这样处处制肘,胡搞瞎搞的拍戏,真没什么快乐可言。
上一次拍《新隐秘的角落》,因为实在太缺钱了,张昀几乎连轴转,根本没时间思索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也没有感觉到,拍戏有什么乐趣。
直到现在,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在有了余力去思考的情况下,作为制片人、出品方、总编剧,张昀参与《女王的棋局》的拍摄后,才真正地体会到,整个剧组全心全力为创作一部好作品而奋斗的,那种快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