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西安之变(一)(第 3/4 页)
霍崇看到这个报告,第一反应也是十分的厌恶。旧统治阶级能够实施统治,完全不是依靠人民。靠的是军队这些暴力组织。所以这帮满清军人必然是要培养的穷凶极恶才能当做撕咬人民的恶狗。
以至于这帮恶狗们凶恶的连满清都看不起他们,觉得稍稍把这些人放出去,这些人就会为恶。
如果这帮清军是抓的壮丁,倒还好。在解放战争中,解放战士们大多是被抓的壮丁,所以一旦得到解放,进行诉苦教育,就能立刻转化为优秀的解放军。
而且当年国民党军也不是国民党养的狗腿子,而是为了抗日日本侵略军抓壮丁。好歹也是进行了爱国教育。从本质上与这帮人不同。
霍崇虽然心中厌恶,却也不能当做没看到。此时满清派来的四十万人马乃是满清最后的精锐。河南与河北战役歼灭了二十万,剩下的一支走邯郸的清军,在邯郸城遭到重创,立刻逃窜。
剩下的只有在芜湖的清军因为还算谨慎,华夏军也不想去打他们,这才得以暂时存在。不过歼灭他们是迟早的事情。
当清军的主力被歼灭之后,招降纳叛才真正进入了未来计划之中。霍崇就把礼部尚书罗义仁和人事处的龚宇找来,询问两位之前早早就提出招降纳叛的兄弟,怎么处置这些人。
罗义仁此时身上已经没了之前的那股子戾气,听到这个话题,不禁自嘲的笑道:“陛下这是要责怪我。也不怪陛下,我之前想当然,吹了牛。”
龚宇听到这话,嘿嘿笑了两声,“陛下应该不会为此事烦恼。臣想问问,这些人到底哪里让陛下如此不悦。”
霍崇爽快的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他们是军户,职业军人。虽然说是当兵拿饷,也没什么不应该。然而我军乃是未来基层人员的一大来源,在部队里表现好,回去之后当个村长什么的没问题。若是在部队里面加入了礼部,回去村里当个礼部的村支部长。这些人参军,我想着就觉得不妥。”
听了霍崇的话,罗义仁与龚宇不禁对视了一眼,罗义仁毕竟年轻脸上甚至有了笑意。龚宇年长些,微微咳嗽了两声,以压制住心中的欢喜。
礼部组建不久,两人都认为礼部有光明的未来。但是怎么一个光明,还是不那么心中有数。此时听霍崇这么讲,总算是明白了礼部到底会有多么光明。
如果确定公务员就是吏员或者幕僚等办事跑腿出主意的,那么礼部可就是从甲长到丞相的官员。这样的话,天下权力尽数归礼部所有。以两人现在的职位,可是前途无量。
龚宇毕竟年长些,没有罗义仁这样热血上头,他咳嗽两声就转过了思路,“陛下定然有想法,若是为难,何不在礼部商议一下?”
“我担心的是,这些人遣散之后回乡作恶。他们乃是军户,未必有几亩地吧。”
听霍崇说的明白,龚宇也点点头,“的确,没有那么多人手去应对这些军户。可留下他们也不是好事。陛下,许多事不能求全责备。不如划片地,让他们先种地?”
“他们懂种地?”罗义仁当即反问。
这下龚宇也被问住了。仔细一想,龚宇连忙说道:“陛下,是臣思虑不周。请陛下莫怪。”
霍崇叹口气。所谓军户,是官府指定出军的人户。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入军户后,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元﹑明﹑清亦有军户,但制度稍异。
但不管制度怎么变,军户都是脱产。若是不脱产,那就是民户了。指望这些人拿起武器就上阵杀敌,放下武器就回乡耕种,现在也只有华夏军才是这样的体制。而华夏军的军人那是赳赳武夫国之干城,是光荣的军人。和军户又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