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礼部新气象(七)(第 3/4 页)
霍崇知道,自己是不是万岁,这帮高喊着‘陛下万岁’的年轻人其实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自己被真正认同。
在山呼万岁的声浪中,霍崇确定了,至少在这些年轻人心中,老派人物习惯的那种大平原、大兵团、排枪排炮的传统作战方式已经开始动摇。得到认同的年轻军人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不再会坚持这些老派的做法。
挥手向年轻人示意,在更热情激昂的万岁声中,霍崇期待着这些年轻人中能够出现打破旧模式的突破者。他们将是华夏军新时代的领军人物。
在高层,消息总是穿的特别快。譬如韦伯听到关于这场座谈会,就是在座谈会后的第三天中午。
语言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工具,因为语言本身就有非常强的概念性。
给韦伯传话的人可没有从头到尾把一切给讲述一番。如果真的要讲述,需要起码几倍于会议进行的时间。
“韦尚书,陛下是要启用年轻后生啦。在座谈会上,陛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来人是个文人出身,三言两语就把座谈会本身代表的一切说的明白透彻。
韦伯只是稍微询问了几句。什么军人到底多年轻,他们是不是对霍崇忠诚。这些完全都不在韦伯的考虑范围之内。韦伯在意的是能证明这种论断的内容。
文人就把霍崇的一些话讲给韦伯,韦伯觉得还不太可靠,又问了前言后语。就这么二三十句的交谈,韦伯也认同了这个最新的消息。
任何事情都要投桃报李,韦伯叹道:“你上次推荐的人,不行。再换。”
“为何?那孩子很聪明。”文人很是不解。
“是很聪明,也能有些逻辑。然而那位世兄却没搞明白。陛下最新的戏里面讲的很清楚,是有了些能耐,在当时的局面下才有可能成为官员。可不等于当了官员,就有了相应的能力。这位世兄能力不足。”
文人不禁微微皱眉,试图理解韦伯的意思。然而想了一阵,还是皱着眉头问道:“难道礼部就这么难进么?韦尚书作为加入礼部的介绍人,还有人敢挡?”
“这就是陛下英明之处。想当公务员,只要考试通过,答题无错。还要记得,千万别用我不知道当做借口。就能当公务员。礼部和官员无关,工农兵出身,能干活,愿意干活,还想懂得怎么干活。愿意服从纪律,听指挥。还愿意接受学习,肯承担责任。才能成为礼部成员。这位世兄哪里都好,就是没干过活。”
“可他考上了公务员,怎么还能去下地!”文人不禁露出了些许愠怒。
因为这愠怒,让韦伯在心里给这文人记了一笔。这明显是不明白华夏朝的人才有的反应,此人不可靠!不过韦伯也没生气,而是耐心的说道:“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就这么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在礼部里面绝对不行。你找肯做事的。”
“为朝廷效力就不是做事了么?”文人大大的不高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