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礼部尚书(十九)(第 3/4 页)
可礼部里面并非只有农家子弟,还有来自江浙文人出身的家伙。
这家伙先把盛京给大伙讲了讲。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年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广义上盛京地区还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个军事卫所,一跃成为盛京皇城,清代两京之一,逐步发展为东北中心城市。
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崇德元年(1636年),由汉满蒙三族共同进呈劝进表,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为留都。顺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
讲完历史,这家伙就说起盛京从军事上并什么特别的进攻理由。如果不能控制山海关,盛京也就是个随时可以被进攻的中心而已。
与盛京相比,反倒是将霍崇在此次作战前所说的事情告诉给部队,讲给百姓。让大家明白满清的残忍,一旦移民,要靠更有效率的准军事组织来防备满清的屠杀。
司令听到这里都惊了,不成想这样的家伙竟然把一件简单明快的事情弄到如此复杂。
而且这个结论,竟然是要武装屯田。这可是给部队添加了太多的麻烦。
可这个该死的文人出身的礼部成员,却得到了其他礼部成员的赞同。那些农民出身的礼部成员不仅对武装屯田完全认同,毫不在意代表部队的司令是什么感受。更是对那厮宣传满清会屠杀关外百姓的宣传深以为然。认为这样的宣传能够让大伙认清满清的真面目。
司令更是不快。这还有没有规矩了!还有没有纪律了!
合着军队就成了礼部麾下的人马不成?礼部想干啥,军队就得听命?
但是司令明白,这些礼部成员们都是被看中的,决不能让这帮混蛋跑去霍崇这边告状。对他们现在的混蛋言行,只能先忍着。之后找个机会要向霍崇说明白。
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少。不仅在关外,包括在江南,也有这样的家伙。
胡悦就听着部下讲述了最近于浅率领部队进攻福州,这一路上多次遭到清军伏击,还与福建本地土匪之流发生了冲突。总之,于浅这边有不小的损失。
听完,胡悦没有吭声。虽然自己有个‘胡说’的称号,却也不等于胡悦就认为自己要为别人火中取栗。
这帮家伙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们好像觉得霍崇是个能被部下左右的软蛋。胡悦甚至是雷虎,都是能左右霍崇的权臣。
部下见胡悦竟然一声不吭,就试探道:“胡司令,于浅他们打仗不行啊!胡司令是不是派个人去指点一下,别让于浅丢脸,也丢了皇上的脸面。”
部下这么讲,更坚定了胡悦对这部下认定。霍崇不仅不会让人夺走他的权柄,更会尽力扩张自己的权柄。现在于浅看着是霍崇的弟子,其实于浅代表的是另外一股年轻的力量。霍崇是要让这股力量到台面上来。
至于于浅的一次两次失败……呵呵,胡悦忍不住笑出声来。
部下有些不解,“胡司令为何发笑?”
胡悦叹道:“俺也不知道你是真看不明白,还是装看不明白。咱们的人第一次进福建,光是于浅的战报,我看完之后就对这福建有了许多感觉。派人去指点于浅,呵呵,咱们打福建的话,只怕还不如于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