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海关(二)(第 3/4 页)
“不能穿,难道就冻着?”宋成廉大为讶异。便是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真的听到倭国的官员这么讲出来,宋成廉也觉得有些猎奇。
兔毛里衬在华夏政权统治领域内,只是个普通的衣服配件。谁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穿。就算是在满清统治的地区也是随便穿,只看能不能买得起。
北条看着对面的大明锦衣卫,心中很想指责这帮人。然而幕府并不想与大明交恶,这话说出来的时候就变得不那么咄咄逼人。
黑色与红色在倭国属于贵族专用的颜色。同时使用这两种颜色尤其是贵族专利。
大明锦衣卫们衣服外面黑色,里面红色。已经进入倭国贵族范围,而锦衣卫们又穿了白色丝绸中衣,这套装束放倭国武士身上,大概就可以被勒令切腹。僭越到如此地步,非死不可。
冯玉宽听得哈哈大笑,宋成廉摇头苦笑。北条却没有停止,他带着酒劲说道:“如果你们想卖东西也不是不可以。你们可以修建一处所在。专门在此销售……”
这顿饭吃完,也没叫姑娘。至少冯玉宽等人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叫,至于留在这边的北条是不是叫了姑娘,冯玉宽与宋成廉完全不在乎。
大伙在乎的是江户幕府的安排。北条肯定不是那个能做主的家伙,所以他说的应该是幕府将军的意思。
与之前的倭国幕府相比,江户幕府实力全面超过它们。
自从德川家康建立的幕府拥有严密控制下的政治体制,经过德川秀忠、德川家光两代将军,幕府统治趋于稳定。
江户时代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必须听命于将军。靠着这些直属于将军的力量,德川家拥有随时镇压大名的实力。
全国的大名分为三类,亲藩、谱代和外样大名。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亲藩、谱代也拥有封地和军队,单纯靠他们就有能与外样大名作战的实力。将军直属领地加上这票家伙,外样大名想造反是千难万难。
至于整个倭国的民众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从这个角度,现在的将军允许‘大明’在江户建立起贸易点,已经说明现在的大名被逼急了。非得靠这条贸易线解决将军眼前面对的严重问题。
宋成廉很是不解,“难道幕府真准备开国么?”
冯玉宽纠正道:“倭国与中国的贸易从来没有被中断过。扩大我们的贸易,和开国政策毫无关系。说起来,倭国在这方面还真比满清强!”
提起满清的禁海,冯玉宽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甚至有些恶狠狠起来。宋成廉知道冯玉宽对满清的厌恶,只能把话题转到北条代为转达的消息,“冯大哥,为何这件事不是由幕府将军发话,难道他们看不起咱们么?”
冯玉宽想起禁海令就一头火,夹枪带棒的骂着满清的禁海恶性,又把这所谓的倭国版禁海令讲给宋成廉。
1616年,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采取了进一步禁教措施。主要内容是:第一、进一步取缔洋教;第二、一切外国船只均不得在大名领地通商,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从事贸易活动;第三、中国船只不受此规定之限制。
听到这里,宋成廉赶紧附和着冯玉宽的怒骂。表示满清朝廷还不如倭国。
有人附和,冯玉宽觉得解气,这才继续讲述下去。
因为洋教的问题,1623年,幕府下令禁止西班牙船只来日本。之后十几年内,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了所谓的“锁国令”。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