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变天了?(三)(第 2/4 页)
赶紧归建,这才知道一些本地士绅私下串联,对青州城发动了进攻。这帮人联络青州城外地主,烧民房,烧麦秸垛,弄得烟炎张天。
“然后呢?”赶回来的这些人员都急切的问。
“然后,也没啥。稍微一打,那些人都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抓。也没逃走几个。部队抄他们老窝去了。”
正说着,通讯员带来消息,青州知府钱清下令征兵处的去开会。
钱清脸色看着竟然很平静,她也不提战斗的事情,直接询问各地征兵处的情况。所有情况都差不多,百姓对于从军很是迟疑。已经有人说完之后忍不住骂百姓们真的忘恩负义。
钱清听了一阵就把之前霍崇赈灾的事情讲给大伙。重新明确了什么是赈灾,什么是以赈灾为名捞好处,钱清继续说道:“先生说过,给人干事就只用干事。别卖好。大家都不傻,真以为人家不知道啊。这话一说,人家就知道咱们也不是啥好东西。”
即便钱清是霍崇的大弟子,即便很多高层都服气钱清当大姐,这话还是让大伙怒了,“大姐,咱们连抱怨都不能抱怨么?”
“抱怨当然可以抱怨。谁遇到这事都不会高兴。不过,俺把话说头里。大家自己骂骂就算了,谁也不能对着老百姓说这话。咱们不高兴,是咱们自己的事。你对着老百姓说,那就不光是咱们自己的事,别人可都进来了。”
“大姐!他们这么干,都对了?!”
“对不对,是看咋定咧。你觉得不对,是你觉得咱们说啥,人家都得听。说个不好听的,咱凭啥啊?人家是没交粮,还是没交钱。人家钱和粮都交了,咱凭啥说人家不对?”
如此讨论气到了不少人,有人已经喊道:“姐!你咋替人家说话啊!”
“老弟,这不是替人家说话。咱现在是官府啦!咱们自己得能撑住事啊。”
此言一出,众人脑子有些乱。最后钱清不得不暂停会议,给大家讲述了官府是咋回事。
虽然不知道大伙到底明白了多少,至少听完之后,大伙想起来了一件事。以前大伙从来不以官府自居,所以骂起官府来,都是官府里头的人都是王八蛋。
这次至少大家不得不承认,自己原来就是官府。如果自己也和以前的官府一样,以前怎么骂官府,现在别人就怎么骂大家了。
有些人不想再提这事,就问起打仗是不是很急。和这些官府的事情相比,打仗反倒是轻松得很。至少谁是敌人,根本不用去多想。战场上,自己人之外的都是敌人。就这么简单。
钱清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这次秋收之后,很多士绅完全明白大汉政府和满清官府不一样,根本不站到士绅那边。
一些士绅弄明白之后,不愿意每年都受这个罪,爽快的起来造反。但是士绅们实在是太高看他们的力量了……
说到这里,钱清突然想起件事,“俺给恁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里唱,不许杀俘虏,不许侮辱俘虏。原来俺也觉得杀喽怪痛快,这次还**得不能杀。要是都杀喽,咱还真不知道是谁造反。这次俘虏了这么多人,一问,马上就问清楚了。以后真的听先生说,不让杀俘虏,真有好处。”
会议本来想着开一下午,但是最后变成了个三天的学习会议。青州知府钱清对大伙进行了大量讨论,并且把大家弄不清楚的事情做了个报告,送到了临淄。
霍崇一看报告,大喜。以至于临淄地方上的同志都有点生气了,“都督,咋造反还成了好事么?你看你高兴咧。”
“造反当然不是好事。我高兴,是大家开始自己想怎么办了。咱看看这个,钱清说了,大家就没想明白,咱们已经是官府了。咱们以前骂,现在就得想想,咱们是不是和以前的官府干的一样。这个东西搞明白,还真的能让咱们不当坏人。那就不一样啦!”
看霍崇激动起来,不少人甚至觉得自己捅了马蜂窝。霍崇这么激动,肯定又是一轮大学习,大家又得受罪。
但是霍崇并不在意,有的放矢总比空对空的说有用的多。
不过当务之急就是征兵,霍崇对于少量和地主有关的年轻人报名参军一事下了命令,“不给人出路的政策不是好官府该做的政策,既然那些人报名,只要他们不是参加了造反的士绅家里的人,咱们要了!百姓们又不傻,他们其实知道士绅为啥造反。咱们把事情做绝,百姓心里也知道。”
高奇本以为自己想当兵的事没戏了。却没想到在征兵宣传之后,他接到了通知,将参加体能测试以及身体检查。如果高奇身体没毛病,就会被征召入伍。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