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76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一)(第 1/4 页)

    “这个叫曾静的是什么人?都督咋这么在意他?”

    “听说他是吕留良的学生。”

    “吕留良是谁?”

    “你问俺,俺也不知。”

    众人的历史知识并不足以了解吕留良与曾静。哪怕是高庞、雷虎、钱清这样读过书的也不知道。见到霍崇竟然花费了一天时间接待几个从江浙前来的湖南人与江浙人,得知了一点消息的大汉政权人员都很是不解。

    霍崇那么忙,从未把时间如慷慨的用在自己人之外的人身上。唯一一个值得霍崇大费周章的外人就只有雍正一个。

    不过曾静与吕留良能够名流后世,的确是因为雍正。历史上吕留良就是个反清复明的文人,曾静作为吕留良的弟子,听了京城发配往广西等地犯官讲述的故事,就给岳钟琪写信,鼓动岳钟琪造反。

    原本霍崇对曾静的认知就来自文学作品,此时交谈后才知道自己搞错了一件事。曾静并非是吕留良弟子。而是读过吕留良的著作。

    这下霍崇感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或许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但是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就如霍崇这次总算是知道,曾静并非吕留良弟子。这让霍崇觉得自己还得对认知体系进行调整,必须对何为‘不知道’的标准做更精确与谨慎的设定。

    霍崇如果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概会更加惊愕吧。

    雍正帝始觉吕留良等宣扬华夷思想,具有广泛基础,而胤禩等人流言,实属为患非小。

    然而曾静,属于乡曲“迂妄之辈”,不足为大患。七年九月,雍正帝将与曾静问答之词,编为《大义觉迷录》,派大员带领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进行宣讲,对留良、胤禩辈言论,进行批驳。

    正如文学作品中描述,雍正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杀曾静,反倒利用曾静为雍正做文宣。

    但是对曾静这种“迂妄之辈”的宽容并没有扩展到真正的读书人吕留良身上。

    雍正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全部遗著焚毁,留良与其子葆中及鸿逵虽死,俱戮尸枭示,毅中、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

    黄补庵常自称吕留良私淑弟子,车鼎丰、鼎贲曾刊刻吕氏书籍,孙用克、敬舆等私人藏吕氏书,都遭株连坐罪,死者甚众。

    因为霍崇的活跃,岳钟琪被调到山东与河南作战,根本没有给曾静搞事的机会,反倒在霍崇完全不知情的局面下挽救了不少性命。

    虽然不知道历史,霍崇对曾静的评价与雍正基本一样,这曾静是个“迂妄之辈”。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然而这家伙却有个奇怪的念头,耕者有其田。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霍崇与曾静谈论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也不知道是不是曾静比较穷,或者是见识过表层社会矛盾中十分残酷的部分。又或者是什么原因,总之,曾静希望能够平均土地。

    便是如此,霍崇也不会给曾静超过两个小时的会面时间。让霍崇在意的是与曾静同来的两人。两个人一个操着徐州口音,自称叫做孔莲庚。另一个则是黄石人,叫韦伯。

    孔莲庚中等身材,胖乎乎的,圆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瞅着就是个和蔼的士绅文人。韦伯身材高大,是个练家子。然而谈吐颇为文雅。有种拿着人腿啃的同时,却书不离手,专心研读的食人虎感觉。

    与曾静志大才疏的渔夫不同,两人没有讲什么大道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我家娘子,不对劲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天下枭雄 万历明君 沉溺 妖尾的文字魔法 嬉游花丛 王者至尊小说 秦时:我,鬼谷大师兄! 三国军神 红警军团在废土 示爱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斗破:签到三年,从俘获女神开始 北宋穿越指南 我爷爷是神罗皇帝 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