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分析(第 3/4 页)
区区几句对话,却让她彻底明白了上一世父王之所以那么轻易就被拉下太子之位,废为庶人的真正缘由。
身为东宫太子,下一任皇帝,若是连身边的人是忠臣还是反贼都分不清的话,那么也确实没能力走得长远。
即便没有李晋,也定会有其他皇子来试图争抢这个位子的。
李容与庆幸自己今日问了这个问题,还有机会在时局乱起来以前拨乱反正。
也同时心酸的意识到,前世的父王死得竟如此稀里糊涂。
柳垣、谢清、王宜。
此三者正是上一世父王出事后,真正维护了他的三个大臣。
最后甚至为此落得两个被合族斩首,一个被软禁到死的下场。
却没想到父王对他们竟是这样的看法。一个没印象,两个不喜欢。
而唯一得父王喜欢的元胄,前世还因为关系太过亲近早早就被捉了起来,连为父亲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这还不算,她记得上一世李晋正是在信安侯裴钦的帮助下才不费一兵一卒,直接将正在行宫打猎的父亲和兄长活捉的。
没想到父王竟对裴钦赞赏有加。
李容与半天没有说话。
李庸也忽然意识到有什么不太对劲,反问她,“那你对这几个人的看法如何?”
李容与回过神,想了想,道,“王宜很聪明,虽然这聪明常常使他看上去显得阴险狡诈,不够和善,但女儿认为此人极其忠君,值得信任,父王日后若有关于朝中权术之事,可多向他请教。”
李庸若有所思点点头,又问,“那柳垣呢?”
李容与道,“兵部尚书柳垣,他的个性虽不张扬,却是个忠厚老实之人。女儿认为,父王日后若有需要用人办事之处,除了元胄,也可以适当选择柳垣。”
女儿的分析有理有据,李庸听过后自是深信不疑,于是继续追问,“那裴钦呢?”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