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丞相今天也经不起撩拨(第 3/4 页)
案情复述就到这里。苏戚再翻一页,纸上字迹变得潦草许多。
——愚有愧,酒宴战战兢兢,只敢奉承郡守,又因挂念家中妻儿,无法忤逆五皇子与卞氏。
——然每逢入梦,冤魂泣血,斥咄祈求,字字如烈火焚烧五脏。故多年行走查访,终于知晓堤坝修筑详细内情,与太子亲随死亡真相。
下一页,写的是江水暴涨时,亲随骑兵察觉异常,与前线官兵发生争执。除却最初奔回传信的人以外,剩下的尽遭屠戮灭口。
“沈庆安他……知道这些事么?”苏戚问薛景寒。
薛景寒回答:“应当知晓。传信兵虽然不清楚后来的事态,但江水退却后,收殓同伴尸身,怎能不明白死因。”
“可是沈庆安未曾指控江泰郡官吏,甚至没有申告自己的冤屈。”苏戚回忆卷宗记录,“他认下了这些罪名,险些被废太子。”
“也许他觉得自己有罪。”薛景寒眼底闪过晦涩情绪,“罪在行动轻率,信不该信之人,致使百千百姓无辜死伤。”
苏戚认真听完,说:“他似乎是个很正直的人。”
薛景寒没答话。
苏戚翻完书册,在末页找到著述者的姓名。
王念,江泰郡主簿。
一切都好像连起来了。经历水患旧案的王念查清真相,写成万悔录,寄给任职白水县令的李明渊。随后,他怀抱着长久的愧疚,吊死在柳林县外的堤坝上。
“我还有一事不明。”苏戚合上书册,“王念牵挂妻儿,不敢得罪长官,可见他看重亲情。缘何早早寻死,舍弃病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薛景寒摇头:“或许他并非自杀。查访旧案,自然性命难保。著成万悔录后,王念寄给旧友李明渊,应当是察觉自己保管这本书册并不安全。”
苏戚恍然:“你是说,有人知道王念在搜集罪证,于是将他灭口,伪造成自杀模样。然而万悔录已经转手,历经多年,兜兜转转到你手中……”说到这里,她突然意识到什么,问道,“李明渊是秦柏舟杀的?”
薛景寒颔首。
“万悔录是沈舒阳的污点。廷尉为天子办事,所以秦柏舟找到李明渊,拿走万悔录,斩杀李明渊并嫁祸水匪。”苏戚用手指敲着太阳穴,喃喃自语,“随后万悔录被水匪搜走,你又找到了它……即是说,今天廷尉署和你的人上山,一为剿匪救人,一为搜寻万悔录。”
薛景寒并不否认:“我一直在查主簿王念的旧友动向。廷尉去了白水县,李明渊便突然死亡,这种惯用的灭口手段,看似谨慎,实则暴露要害。只需顺着李明渊查,就能知道很多事。”
比如万悔录,比如王念的死因。
“苏戚,不要把万悔录的下落告知廷尉。”薛景寒收回书册,嘱咐道,“若是廷尉知晓万悔录在我手上,定然不择手段夺取此物,销毁罪证。”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