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缸中之鱼(第 3/4 页)
但,与穆连城不和。
穆连城统领的衍西军,军纪严明,兵卒十万,曾多次击退匈奴。十八年前大战告捷,穆连城风光回京受赏,开将军府,从此驻留京城。衍西军重新提拔将领,守卫边关安宁。近来战事频繁,多番上书请求穆连城回关坐镇,暂无后话。
据苏宏州所言,边关告急的文书,都被皇帝压下不批。
穆连城手握兵权,深得百姓爱戴,无疑触犯了皇帝的忌讳。卞文修授意官吏多次弹劾穆连城拥兵自重,意图将衍西军划归己用,已是不宣自明的事实。
如此说来,血玉案很可能与卞文修有关。
苏戚又想到了杜安春。
杜衡之父杜安春,任职中尚署令,从六品。官位低微,性格圆滑,如无足够底气,绝不会当朝和穆连城叫板。
苏戚圈住杜安春的名字,指向卞文修。
无论如何,血玉案是个陷阱,而穆念青,成为了这场权谋斗争的牺牲品。
那么,薛景寒又在血玉案里扮演什么角色呢?
苏戚合眼休憩,想起她和苏宏州谈话时,对方提到薛景寒,满是溢美之词。
为相,杀伐决断,深得帝王信任。脱下官服,又是风华绝艳的才子,无数年轻人倾慕追随的对象。
一心为国为民,无意风花雪月,至今尚未娶妻。
大衍风骨当如是。苏宏州感叹道。
苏戚想想薛景寒易容去思梦楼,怎么咂摸怎么不对味。
盛誉之下必有妖。话不一定对,但薛景寒绝非众人评价的那样。
在朝堂,他可与卞文修抗衡。归附太尉的,多是世家势力,而薛景寒的追随者,往往更年轻,敢于试险革新。
新旧势力分立,朝中官员大多站队,极少数作壁上观,比如御史大夫姚承海,再比如她那只知埋头干活的爹。
苏宏州能讲述朝堂大致情况,但再细致一些的东西,他不了解,也不关心。苏戚必须自己判断。
她眼前闪过昌宁节的景象。
当时薛景寒说,藏匿血玉,是为穆连城出面,保穆念青。
苏戚挥动笔毫,在穆连城和薛景寒的名字间连了一条线。
卞文修要给穆连城定罪,夺取兵权。薛景寒则是要保穆家。孰胜孰败,暂不分明。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