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改朝换代(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第 3/4 页)
留给前朝旧臣的阁老席位最终落到了卢象升和吕大器身上,原来的阁老钱谦益、张慎言、马士英最终无缘阁老之位,让他们非常的失落。
不过他们也怨不到鲁若麟头上,朝中大臣不选他们只能说明他们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鲁若麟也不喜欢他们。
好在鲁若麟为了朝廷稳定,没有赶尽杀绝,赐予了他们荣誉职位,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就留下来,不愿意大可告老还乡。
钱谦益自觉居于陈新甲之下太过丢脸,直接告老纵情山水去了。
张慎言则是年纪太大,曾经与鲁若麟相处的也不甚愉快,干脆带着鲁若麟赏赐的钱财回家养老去了。
马士英倒是野心勃勃,忍下落选的屈辱,继续在新朝效力,认为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反正他自觉自己还年轻,大不了再等五年、十年,他等得起。
内阁确立,朝廷的大脑归位,对于其他部门的主官任免也在有序的进行之中。
其中与前朝不同的是,朝中重要官员中多出了很多靓丽的身影。
柳如是以女子之身担当礼部尚书可谓是石破天惊、开历史之先河;刘雅婷任礼部侍郎,分管文教令诸多老夫子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
柳如是领导的安国军文宣司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宣传工作绝对不是文人墨客们写几篇文章那么简单,引导舆论、弘扬正义、宣传政策等,文宣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鲁若麟登基的民意基础,有很多都是通过文宣司来实现的。
虽然历朝历代同样重视民心,但是将工作做得如此细致入微的只有安国军,效果也是杠杠的,使得一班文人对于柳如是担任礼部尚书非常不满,却又觉得实至名归。
至于刘雅婷,以一介女子之身出任大宗师,凭借的并不是什么才华和学问,她最大的依仗就是在大华各地遍地开花的新式学校。
这些学校传授实用之学,学费没有或者非常低廉,使得很多贫寒子弟得以读书识字,可谓功莫大焉。
刘雅婷就是凭借着这些学校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活菩萨,反对她做大宗师,会被百姓们的唾沫淹死的。
有了柳如是和刘雅婷的先例在前,张凤仪出任刑部侍郎就顺理成章了。
女官中最令人惊骇的还要属张光瑶,她以贵妃之尊担任了户部尚书,主管大华的财政。
皇帝的女人不再是花瓶或者隐居幕后,而是直接走上前台,这是史无前例的。
凡是稍微有点头脑的官员都知道钱财对国家的重要性,君子不言利谁信谁傻x。财权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肯定没错,唯一令人诟病的就是张光瑶的身份。
以往的皇帝都把自己的女人藏得严严实实的,像鲁若麟这样让自己的女人在外面抛头露面绝对是让百官们有些碎三观的感觉。
偏偏作为皇后的李雪晴对此不但不反对,反而非常支持,让百官们不得不佩服鲁若麟一家都是奇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