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蛟龙入海(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第 2/4 页)
按照朝廷的规矩,宜兴县除了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巡检五人属于朝廷官员有俸禄之外,其他的吏员以及各种杂役、奴仆等都是知县花钱聘用的,所需钱粮都是从税收中截留。
现在税收的事情衙门已经没有办法插手了,朝廷的俸禄也是时有时无,如果不是还有以前的底子在,知县等人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因为断了收入来源,知县虽然颇有家财,也不可能用自家钱财来为那些吏员们发工钱。加上县衙早就无所事事,知县干脆就将那些吏员们全都解散了,只留下一个看门的老头,以及一个师爷、两个长随,搞得县衙里的官比干事的人都多。
失去了衙门的背景,加上安国军对于为非作歹的事情处理非常严格,那些世世代代在宜兴县作威作福的吏员世家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宜兴县的知县彭家齐正在为自己的前程苦恼。
作为三榜进士,等待了几年时间,又上下打点花费了不少人情和钱财,彭家齐才分配到宜兴县为官。
要知道江南地界的知县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起码比北面的知府都要珍贵。
彭家齐来到宜兴之后,虽然没有大肆刮地皮,但是各种潜规则下的收入依然不少,几年下来早就回本了,还赚了不少。
不过盯着宜兴知县位置的人可不少,彭家齐知道自己最多干一任,下一任就不知道要被发配到什么地方了。
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发愁的时候,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京师被攻破、南京朝廷新立、安国军强势接管江南,一连串的大事发生,也没人顾得上惦记他的知县位置了。
等到局势平稳之后,还是没有人想要他的知县位置,因为这个时候知县已经成了傀儡,根本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彭家齐知道大明朝估计存在不了多久了,作为前朝旧臣,他必须早点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旦安国军将他淘汰了,没有了官员这个身份,他在新朝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普通人。
彭家齐知道鲁若麟对于纯粹的诗书官员非常不感冒,不能干实事的官员对安国军来说毫无用处,甚至不如那些青楼出身的女官,哪怕你把文章写得天花乱坠。
当然,也不是绝对。真要是诗词文章特别出色,安国军还是会用的,起码教育和文宣这块会非常高兴的接纳他们。
彭家齐自认自己的诗词文章只是一般,所以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能从干实事上想办法。
要说彭家齐还是有行动力的,比一般的文人和官员要强不少。
长期处于官场的底层使得他比较务实,不像其他官员那样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主动去了解安国军的各项规定和政策,观察学习安国军的做事方法,积极接触安国军的人,从中了解到了很多与朝廷大为不同的东西。
其中最令彭家齐感兴趣的就是安国军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
只要有才能,哪怕是流民、乞丐出身都可以身居高位,绝对没有什么隐形的天花板。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