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皈依之路(下)(第 3/4 页)
气色越来越不好。
现在一天一餐,只喝一碗清粥。
这恐怕......不妙吧。
道乙把徐泽远往僻静处拽了拽,更低声说道,色空老和尚说恐怕是要入灭了?
这么年轻,这么好的学问。徐泽远深觉可惜。
阿弥陀佛,自有妙意。师父已经交待过入灭后荼毗,骨灰撒到淀子里喂鱼虾。道乙不舍却不能忘形。
阿弥陀佛。徐泽远这句佛号念的怅然若失,他皈依的心愿尚未达成。
师兄不必如此。佛说一切成相悉皆无常,刹那生灭,去而不留,独於其中一物焉,因果连续,一能生他,他复生一,前波后波,相续不断。道乙宽慰,更是开示。
感恩师兄开示。
一个月后不悟入灭,四面八方赶来送行、助念、观礼的,有其他寺院的长老、住持、僧众和居士们。49日后举行了火化仪式,仪式尊师嘱,一切从简,道乙捡出师父骨灰,并未发现舍利,但一直跟随不悟的念珠完好无损。众人不尽赞叹,不可思议。后来,念珠被供奉在偏殿内。徐泽远仔仔细细的查看过,完好无损的念珠一共90颗,和当年不悟送自己的18子手串加起来正好108颗,材质、品相亦都是未经雕琢的橄榄核。经道乙确认,寺里只不悟法师持了未经雕琢过的橄榄核念珠,当年师父就是从108颗手串单取18颗送了徐泽远。
带着一段未解的公案,徐泽远踏上了他的终极之旅——阿里。不悟不肯徐泽远出家,他们却又颇有源缘,从24年前初次相遇到不悟弥留之际的最后开示:‘安心在家修行,你我生生世世互为师徒’。到此不悟永世止语。徐泽将永世带着未解谜团无法参透,因果轮回,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找不到怎么办?为什么会是生生世世?了脱生死便能脱离六道轮回之苦,难道不悟和我,终究走不出轮回之苦?
徐泽远独自在白雪皑皑的阿里转山,他知道这条山路,林近溪走过,信徒们走过,他替不悟和道乙走,更是替自己的信念而走,这终将成他的皈依之路,心怀慈悲、众生和爱。他手持念珠,边转山边一心诵持《心经》、《金刚经》、《愣严咒》。阿里的安静并未让他孤独和畏惧,不知是精诚所至还是出现了幻象,在第七天午夜,徐泽远在板房的大通铺上打坐,他尝试观想、调整呼吸,双目微闭,一吸一翕间,黑夜由暗转亮,似有似无一个蓝色人形的轮廓映入所视范围之内,双目紧闭,与他对坐,他越想看的真着,蓝色光影便模糊起来以至消散,他越是不起心动念,只观呼吸,蓝色光影便又浮现且越发清晰。不知过了多久他昏沉而卧,酣然入梦。梦中徐泽远跌趺而坐,注视着横卧在侧熟睡的自己的肉身,一团黑影正从色身中挣扎,痛苦的脱离,色身依然安然沉睡。天亮的时候,徐泽远定了定神,回想一夜的情状,打坐时的幻相和梦境历历在目。
徐泽远转山历时18天,转满10圈。他受了示现,开了悟。自认破除了无明里四大假合的色身,六尘的心相。
离开冈仁波齐后,他在清风寺挂单的时间更多了,收录整理不悟法师留下来的经注,同时修习经典,颇为受益,寺里的僧人称他‘山下镇上的檀樾’。
寺里最僻静的僧寮住着位95岁的老和尚敏现,是一行老和尚的师弟,除了耳朵有些背,眼睛有些花,身体硬朗,自己照顾自己饮食起居,有时跟着一起收稻、种菜。
小和尚请老和尚用斋,老和尚正坐在菜地边,听成‘不栽’,他大声的回话:栽,怎么能不栽?不栽吃什么?
老和尚打坐连着两个昼夜岿然不动,小和尚唤不醒老和尚,不知是听不见还是入了定,那时不悟听说后,凡老和尚打坐修定,过堂的时候亲自给老和尚端一碗斋饭去寮房,后来便成了规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