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天下格局(第 3/4 页)
虽说刘备都严词拒绝,可熟知历史的袁耀却无比清楚,若按着历史的轨迹行走,接下来陶谦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到那时,一向以仁义居之的刘玄德将会得到徐州诸士民以及大族的一致拥戴,并拥护为徐州之主。
这才是令袁耀不得不防的头等问题。
毕竟,徐泗之地与淮南地区紧密相连,其间亦是只有泗水、淮水等数条水系分隔。
两军相隔如此之近,若徐州一方忽然对淮南生出敌意,并起兵前来进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说目前陶谦与袁氏尚且还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两军直到目前为止,也称得上是井水不犯河水。
可若是刘备统领徐州,那可就说不一定了。
熟悉历史的袁耀知晓,刘备此人心眼里更倾向于结交袁绍,而痛斥袁术。
历史上,刘备曾获得了一次能够举茂才的机会,可他却并未留给自己,也没有给麾下文武任何一人,反而是出乎意料的表举袁绍的长子袁谭为茂才。
也正是因为此投桃报李的大恩情,方才让其在后续徐州被曹操携众大败而逃后,青州刺史袁谭不由携众陈兵于青徐边境前往迎接。
不仅如此,在听闻刘备的来投后,袁绍亦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亲自从邺城赶赴数百里至青州迎接刘备。
此时间,这一幕幕的信息以及原史上所发生的种种事件都一股脑的逐渐于袁耀脑海里交汇。
可以说,接下来兖州之争究竟会花落谁家以及徐州之主的归属,都将会是中原诸州现有局势下所会发生的一次巨变。
进而影响到天下格局。
联想着这些,袁耀故而才暗促自己迅速下定决心,要提早回返至寿春,提前针对中原之变的变故予以进行变局。
起初,袁耀竭力反对与曹操、袁绍争夺中原诸州。
那是建立在己军一方面没有优秀将领,导致军中士卒战力太过弱势,无法抵御敌军的进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