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慕名而来(第 2/4 页)
战争迷雾便笼罩在大汉天下南北各州郡间。
只说,黄忠率袁军最为精锐的前部抵足庐江郡地界以后,几乎是兵不血刃的连下数城。
这些城池大都没有怎么抵抗,只是象征性的派遣军士前去威逼利诱一番,遂传檄而定。
待袁耀率后续主力各部进入庐江郡,黄忠却是已经径直进军到舒县城下。
一路所过,袁军的兵锋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推进的速度令人感到咋舌。
诸将觉得以如今己军的声势,以及近月来自家公子愈发高涨的声望,觉得纵然庐江敌情复杂,想克复亦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
但当事实当真摆在眼前以后,却简直让人不敢置信。
推进速度太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诸将战前完全不敢想象,己方这一波推进的速度……
五日间横扫庐江,将半个庐江郡纳入治下。
原本,舒县县令欲图召集周边守备实力依托城池固守,但奈何庐江人民却不答应,在群起响应之际,在一位名讳为李丰的青年人带领下纷纷跟随其堂而皇之的闯入县衙,将县令囚禁。
有此前车之鉴,其余诸官吏却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遂再也不敢提再坚决抵抗来犯的袁军。
李丰舒城人,生为富贵之家,平素便自幼习武,时常乐善好施接济穷苦百姓。
故而,他在舒城周边的民望极其浓厚。
由于江淮地区的百姓大都对近数月来声名鹊起的袁氏公子袁耀倾心,无不顶礼膜拜。
现袁军自入庐江郡以来,也是一路传檄而定,鲜有抵抗的。
舒城民众自然也不例外,自发组织起来,以推举李丰为首领,带领他们闯县衙,擒获欲负隅顽抗的县令。
自古以来,民众起事者无不需要推举一位首领,慨因主事者对于一支队伍,一个组织实在是太过重要。
而李丰便是所推举而出的代言人。
现在,李丰已经彻底掌控全城,遂应诸民众之诉求,开城献降。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