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0 杨家湾村的人才造血计划(第 2/4 页)
王梅根据村委统计的家庭情况,去村民家里打探。
杨家湾村的升学率不高,特别是大学生,能够考上本科的一年不出三个,刘娟升学那年,考了一个211,可把刘老爷子高兴坏了,全村人都去祝福,刘老爷子还大摆宴席招待。
以前几届村委班子,谁会有这种心思去关注升学方面的问题?无非是村里有人考上好大学了,去随个礼祝贺一下。
杨振宇的想法不同,既然很难引进血液,就只能造血,何况本村人用着舒坦。
王梅统计好名单送到杨振宇办公室。
杨振宇看了一眼,摇头道,“就三个?”
王梅点头道:“本科毕业的只有三个,专科有七八个。
这三个本科生里面,有一个是学习桥梁建筑的,已经和中铁十二局签约了。
还有一个签了银行。
剩下这个叫杨倩,准备备考公务员。
我问过杨倩的家人和她本人的意愿,他们还是希望杨倩能够有个正规工作。
所以……”
王梅摊手道。
不用说,杨振宇也明白了。
即便现在村里发展起来了,对很多守旧观念的父母而言,只有公务员、老师、医生这类型的工作才算的上是正规工作,才长久。
他们辛苦一辈子送一个大学生出来,肯定不希望孩子再回来。
而那些积极响应村委和公司的村民,大多是自子的孩子没什么学历,在外混的也不好,不如回来跟着杨振宇干。
很现实。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