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归去来兮(四)(第 3/4 页)
“这明明是大写意。”我胸口那股气消了大半,擦着火机表面沾的骨粉,“从画风来看,有些明朝山水画的特点。注重宏观、整体把握,不拘泥于细枝末节,重势强调开合起伏。你看第二幅,非常深远,也符合明朝山水画高远、深远、平远、阔远的‘四远’的意境。”
“明朝?”月饼扬扬眉毛,视线又转到石门上那副“两线一庙,有鸡有人,圆鸟破树”的当代野兽派抽象画,“那这幅画是谁画的?谁会给咱们留下暗示?还有这首《登黄鹤楼》。”
“也许是设计机关的人;也许是了解机关奥秘的人。”我总算擦好了火机,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免得再让月饼投石问路,“月公公,你就不能消停消停。好好歇会儿不行么?”
“《唐伯虎点秋香》你看过没?”月饼单手托着下巴,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
“周星驰,巩俐,九十年代作品,无厘头电影代表之作。哎?”我愣了片刻,忽然想起电影里的一个桥段——明朝才子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画了幅《百鸟朝凤》。然而众人一看,画工拙劣,分明就是最蹩脚的“小鸡啄米图”。
那副画里的鸡,怎么看怎么像石门上那只。
这玩笑开大了!
我半张着嘴:“这不会是祝枝山的墨宝吧?”
“有时候脑洞太大也不是件好事,”月饼指着那个“寅”字,“南少侠,你再想想?”
“唐寅?这幅能致幻的画,是唐伯虎画的?对对对!唐伯虎曾数次造访庐山,他的《庐山观瀑图》……”
我眨了眨眼,仿佛推开了历史的大门,各个时代的文人骚客,在眼前穿梭而过,把一条神秘的线索贯穿相连。
陶渊明《桃花源记》——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唐伯虎《庐山观瀑图》。
在这些作品中,都暗藏着千古以来,不为人知的惊世秘密。
石门后的桃花源。
可是,唐伯虎为什么要画这幅致幻图呢?这分明不是提示,而是阻止外人进入。
太多谜团了,太多太多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