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上天只为摘椰子(第 2/4 页)
生胶的价值其实不大,粘稠、不易定型,而且面对冷热环境的性能也是极差。
冷一点,就变脆变硬。热一点,就变粘,甚至融化。
像后世应用的那些密封材料、轮胎、绝缘材料,包括防水防护的产品,几乎无法用“生胶”来生产。
只有经过特殊加工之后的熟胶,才能实现结构稳定、耐冷耐热、不易发粘的优良特性。
赵维也想过改良橡胶产品,可是,一来,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懂;二来,这属于化学领域,大宋的那些道士勉强懂一点化学,但完全不成体系。别说改良橡胶了,先把基础打好再说吧!
他有点不敢相信,这个王五郎不会是穿越的吧?
不会吧?要不一个椰农哪来的这本事,把橡胶也搞定了?
当然,王五郎的专利后面还有一大串儿,但赵维已经不在意了。
多半是充数的,毕竟那货干得出来这儿事儿。
就像那个“可燃气制备”,这个一看就是抄的。
这个赵维熟啊!只要从四川出来的,都不陌生。
因为可燃气,也就是天燃气这东西,蜀人已经应用好几百年了。
赵维甚至在刚进四川的时候,在利州见过百姓废弃的“气井”。把天燃气从地下引到各家各户,就和后世的天燃气管道是一个性质。
只能说,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低,很多在后世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古人都曾经试过。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成系统,用了也是稀里糊涂的,慢慢的遗忘在时光长河之中。
像是什么天燃气、石油、孔明灯,没有人去深挖其价值,也就仅仅止步于此了。
但是,也没办法,这是基础累积不够的缘故,不是一个穿越者就可以改变的。需要亦思马因、阿瓦老丁,包括徐良、赵友钦、邓牧这些人一点点的去完善,去累积。
至于这个王五郎,赵维真不知道他是什么情况。
但是在他看来,三项最有价值的技术,热气球、石油冶炼和橡胶硫化,只要有一项是真的,那就是捞着了。
那他这个专利司开的就不亏,也没人敢再轻视专利的概念。
“操!!”这事儿就不能想,越想越急,赵维不由加快了脚步,还不忘絮叨,“这个王五郎到底怎么个情况啊?”
身后众人也是无语,以前宁王是莽但不疯颠,今天这是怎么了?疯了?
张世杰一边小跑跟上,一边看向几位相公,“这个热囊升空到底有什么用?各位知道吗?”
陈老爷闻之摇头,“谁知道呢,问宁王去!”
现在,可能也就宁王殿下和那个王五郎知道热囊升空到底有啥用。
而且,相公们不知道的是,赵维心里关于热气球的应用,肯定和王五郎不样。
王五郎的热气球其实只承载着两个任务:
一是,帮王五郎摘椰子;
二是
好吧,王五郎这个人还真没什么大本事,他就是个椰农,世代椰农。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