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82章 好诗、好湿(求订阅)(第 1/4 页)

    “由内而外,由亲至疏”,对于绝大多数朝臣来说,也只知道这八个字的大方赂,只有少数几个各衙首官了解完整的计划。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长远计划,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五年计划。

    涵盖军事、民生、外交、经济、生产和各类研发等所有方面。

    而最先动起来的,也是大庆殿议会那七天之中,最忙的一个部门——户部。

    户部侍郎曹庆熏没说累死,也起码去了半条命。

    户部这边主抓民生、户籍,是整个大方略的第一步。也就由内而外的“内”,更是这两年成败重要的一环。

    曹庆熏几乎是一吸不停,把官员打发回家之后,马上与两个户部员外郎,还有工部侍郎王仲林凑到一块,翻出新崖山城的城建图纸,聚首详谈。

    “没地方了啊!”王仲林眉头不展,“你看哪有地方?城里已经塞满了,一点空处都挤不出来。”

    曹庆熏则道:“没地方就拆,就要!官家下的死令,半月之内,必须把养济院、济医堂、济老院、官学,全部落实到位。”

    曹庆熏所说的这些都是民生设施,也就是宋代的社会福利。

    养济院,等同于后世的孤儿院和幼儿园。

    两宋时期,工商业空前发展,又不似明清两朝,提倡女子足不出户,所以大宋城民出现了很多“双职工”家庭。无论男妇,皆在外做工,贴补家用。

    有条件的,自是雇佣使女在家中照顾老人小孩。

    次之,则在街邻之中寻共用使户,几家或十几家一起将幼儿托管于一户,按月给钱。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保姆和私人托儿所。

    如果连私人托儿所都雇不起,那就只能指望官府的福利机构——养济院了。

    不得不说,两宋窝囊是窝囊了点,但民间福利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州府大城由官府出资赡养孤寡? 也接收贫户幼儿一并照料? 使得贫户不用单独腾出一个劳力累于家务。

    至于济医堂和济老院,和养济院差不多? 一个是官办医疗? 一个是敬老院。

    虽然做不到后世那般完备,可起码聊胜于无。对宋代的民生稳定? 以及工商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事实上? 南北两宋都被外族打的抬不起头来? 可是百姓却依旧拥戴赵氏,不忘旧国,靖康如此,崖山之难亦如此。

    很大原因就是? 两宋如果横向对比各朝各代? 对老百姓真的还不错。至少在封建王朝,算是排在前列的了。

    这其中,官办的免费托儿、免费医疗、养老,甚至官办的免费教育,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些公共福利? 一直沿用到中原败亡。

    到了扶桑之后,没有继续这些福利?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扶桑大宋本质上? 就是全民统战、统工的军管制度,根本就没有按照一个正常的国家来发展。

    从住房到个人分工? 皆由朝廷统一调配。甚至没有县州等行政划分? 军政务皆由军屯代管。有点像后世的公社时期? 吃大锅饭。

    二,则是军民的心气儿了。

    扶桑一共就十几万人,备战备产已经是捉襟见肘。

    从上到下,恨不得有一分力使十分力的全身心扑到备战之中,哪还有余心余力搞什么养济院什么的?

    困难自己克服,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多造船、多造刀剑、多储粮,到时候打回中原去。

    五年下来,虽然缺少社会福利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但却一直没有解决。

    相公们心里也都清楚,但是真没那个精力。

    那为什么,赵维一回来就先办这个事儿呢?

    废话!扶桑这十几万人也是人,也有权利享受生活,甚至比任何人都有这个权利。

    赵维不但要把养济院等社会福利全都恢复起来,而且要办好,让这大宋忠民享受最好的待遇。

    “半月......”王仲林苦笑一声。

    宁王想法是好的,而且做为少数知悉内情的重臣,他还知道宁王的用意可不仅仅是让宋民过好日子,他还有别的心思。

    但是,你也不能把工部都当铁人用啊?

    半个月,从征地到建成,确实太急了。

    一旁参与进来的两个户部员外郎还不知道朝廷用心,甚至都觉得根本就没这个必要。

    有人出声道:“曹侍郎,王侍郎,有这个必要吗?”

    “现在不是在临安,更是不是在中原,郎中有朝廷统一调配,本身就是大病小情全民皆可就医;老幼养济在军屯也有严格的制度,统一供食供养。

    至于官学,这个确实没有,可是哪有闲人去教娃娃?

    再说了,官员家属自有官员自己抽空教导,百姓之儿十来岁就进船厂下地头了,读书可是造不出大船,也种不出粮食的。”

    结果,曹庆熏怒目一瞪,“你懂什么!?官家、宁王如此安排,自有道理,尔等不可妄论!”

    其实,起初曹庆熏、王仲林也不明白这是干什么,但是看了全部方略,就没有异议了。

    而偏偏他们看到的东西不能向下面的人说,下面的人只要知道要建,而且要快建就行了。

    呵斥完两个手下,曹庆熏不再多言,也实在是不好解释。

    宁王的方略做的长远,短时间可能都看不到效果,要到最后才能发力,这话更不能说。

    指着城中几处繁华所在,“时间紧迫,就不多考虑了,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你二人亲自去落实,不管花多少钱,把地给我拿过来!”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不是吧君子也防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清要完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活埋大清朝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红楼琏二爷 机战之无限边境 大明烟火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在斗罗创办魔法学院 晋末长剑 沉溺 武道凌天 北齐怪谈 机战之无限边境 冰川天女传 万历明君 秘密部队之龙焱 希腊神话 大清要完 明末:帝国崛起 木叶之风暴之主 大汉帝国风云录 巡狩江山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北宋穿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