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言全听到了(第 2/4 页)
王筱溪竟然看懂了那份几乎草稿般的计划书,并且重新按照李言的思路草拟了一边,连企业制度都替李言整理了出来。
只可惜,王筱溪毕竟只是一介女流,那些涉及到朝廷规章的事情,她给不了自己的意见。
她只能一步步的来,先规范好这些既有的轻工业作坊再说,这个重工业三年计划还得一步步的执行。
王筱溪强势发声,以秦国公府的名义稳住了李言名下的所有产业。
因此,在这将近五个月的时间里,乱象并不是特别严重,一切的发展还算是井井有条。
然而,利益这种东西,总是能牵动人心,尤其是这种李言昏睡,没有重量级人物镇场子的情况。
朝堂上那群官员对秦国公府行为的弹劾是从未停止,很多人都希望能通过皇帝之手解除李言为他们背后势力野蛮生长带来的限制。
但李世民又不傻,他这一段时间对李言的《大唐资本论》有了尚可的领悟,看得懂当今大唐天下的全新格局。
外患基本消除,大唐之外基本没有国家的国力能比得过大唐,唐军的战力也堪称举世无双。
李世民真正要注意的其实就是大唐内部的那些世家大族,也就是如今的资本势力。
大唐想要稳固,那摆明了就是皇权和资本之间的博弈,这早就不是武力方面的较量了。
因此,李世民驳回了所有针对秦国公府的弹劾,毕竟李言在朝中又不是孤立无援,程咬金、葛大海等人都是李言在朝中的臂助。
这政治手段走不通,资本手段又玩不过秦国公府,所以那些个渴望利益者只能把目光给放到了人情世故之上。
要知道,李言倒了之后,秦国公府真正掌权的其实就是李言的那三个女人。
这三个女人的背后可还有着长孙氏、崔氏和王氏。
想到了这边,那群人的思维也就活络了起来。
一个个世家门阀依次造访三家,不断对三家掌权者进行游说,说明秦国公府代表的利益,希望三家能出面影响一下各自嫁出去的女儿。
在这个拜访的过程中,王家自然是被拜访的最多的那个。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