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哥鸡哥鸡(第 3/4 页)
。。。。。。
显然,‘五花肉’和‘肘花’在村里绝对不是籍籍无名,尤其是那句‘以前只知道吃’的评价,刘树分明看到圆溜溜的小猪眼在闪烁。
绝对心虚的表现。
怪不得这货在不怎么做饭的老太爷哪儿都能吃得肥头肥脑的,肯定没少干去各家厚着猪脸蹭饭的勾当。
就这样,向来混不吝的刘树带着两只宠物在一帮长辈们略带调侃式的善意提醒下,选择落荒而逃。
这就是让一头猪走高调路线的代价。
哥果然是全村的希望啊!刘树只能在心底默默‘悲凉’,可能全村都在等自己回来继承遗产的吧!
当然了,刘树也明白,看似是调侃,其实更多的,是真心的希望,希望他能安心在村里,用他在城里学到的一些新东西,给偏居一隅的九溪村带来些许改变。
九溪村其实是个很适合生活的地方,村民们靠着在山里种种茶,养养蚕,在合适的季节采采各种山货,一家一年收入个三四万块。
虽然不会富,但也绝不至于说穷。
可是,现在这样一个经济的时代,在经济浪潮不断的席卷下,原本宁静的九溪村焉能独善其身。
为了从一个自己呆腻了的山里到另一个城里人呆腻了的都市中去感受繁华,或者说的更高大上一点是为了梦想,有点能力的年轻人都选择离开村子出外打拼,基本都是过年才回来个半个月一个月,而还留在村里的,只不过是些“老弱病残”罢了。
这或许并不是九溪村才有的现象,而是整个国家农村中的现状,国家要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不断推进城镇化,繁华的都市对农村的无数青年有着极大的诱惑。
可是,这并不是那些上了年龄的上一辈农村人们想要的,他们需要钱,但更需要亲人。他们需要儿女,膝下的孙子孙女需要父母,怎样将亲人留在身边,还能挣着钱,才是他们最想得到的。
虽然大伯刘青山没明说,但刘树能从他的眼神里读懂和这些乡邻们一样的心思。
他,就是九溪村的试验田。
只要他能在村里干得不错,就会吸引在外辛苦打拼的年轻人们归来,九溪村就会重新充满活力,而不是只有一帮大叔大妈带着一群孩子孤独的守望。
愿望其实很朴素,就是。。。。。。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