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民以食为天(第 3/4 页)
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好美!
云贵高原的一条溪流里,上至年过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满十岁的孩童,翻开溪流底部的每一块石头,不厌其烦,在寻求一种神奇的美味。
正直稻花盛开,鲤鱼吃饱了稻花,正是最肥最甜的时候。
厨艺人将稻花鱼去内脏,在灶上摆放整齐,用微弱的炭火熏烤一夜。
甜米混合盐和辣椒,一同塞进鱼腹中,这样的稻花鱼,不管用哪种做法,都盖不住腌鱼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
最具吸引力的食材还藏在水底,铺满鹅卵石的河里,大家都在寻找一种东西——爬岩鱼——制作雷山鱼酱最关键的原料,出人意料的美味。
赵夫人这个时候才知道,鱼酱原来一年只能做一次,用最新鲜的辣椒,二荆条最好。
制作过程中,有新鲜肥嫩的生姜,它主要用来去腥。
杨帆提到了一种生姜,叫木姜子,又称山胡椒,西南地区特有的佐料,带有浓郁而神秘的香气。
赵夫人仿佛看到了大量的食盐倒进鱼酱,混合搅拌,然后装进坛子密封,美味慢慢酝酿。
半个月是制作鱼酱的周期,乳酸菌和酵母菌促进香气的生成,挥发性有机酸,滋生出鱼酱独特的酸味,苗家最骄傲的调味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一勺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陡然变得酸楚动人。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杨帆的旁白富含人生哲学。
赵夫人忍不住问道:“小帆,这档节目是你念旁白吗?”
“不是,我不专业。”杨帆说道。
“我看你挺专业的。”赵夫人认真说道。
“那也不能抢专业人的饭碗,我有自己的位置了。”杨帆说道。
“那好可惜,肯定有很多人想听你的声音。”赵夫人惋惜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