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十一殿阎罗(第 2/3 页)
蒋子文笑道:“你也不想被人知道,你已经活了1000多年吧。”
“还是殿君大人想的周到。”
“你若问寡人,你为何能得到如此海量的功德,那寡人就不得不说到天道。杜小友可知天道有何特点?”
杜林摇摇头,心说我连天道是啥都不知道,上哪里去知道有什么特点?
蒋子文说:“天道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因果循环,古今以来很多名医都被称为大德之人。
之所以他们能成为大德,就是因为天道讲究因果,医生的功德都很多。
比如张三救了李四一命,而李四在有生之年行善积德,所赚取的功德皆因当初张三曾经救他一命,所以天道会把李四所赚到的功德一部分分给张三所有,这就是所谓的重善因、得善果。
医生郎中这类人,一生中救人无数,所以往往能得到大量的功德,杜小友这1400多年来,用医术治病救人无数,光是用你那特殊的血液就救了不下百十人。
而且在天道的记载中,这1400多年来,你曾经救过很多佛法高深的高僧,爱民如子的明君,多行善举的义士,还有好几个像施允文这样的名医,光是这些人便给你增加了几十万的功德,再说还有大量的普通人呢!”
“当然,你所救的人里也有一些人制造了业障,按照因果报应,他们造了多少业障,也会扣除你一部分相应的功德,如果这1400多年来,你救人的时候能够稍加选择的话,你现在的功德数量很可能已经超过了300万。”
这一点杜林是认可的,杜林的启蒙恩师孙思邈认为:医者应当普惠众生,只救生死,不论善恶,哪怕病人是大奸大恶之人,也需尽心医之。这种理念与孔子的“有教无类”,倒是颇有些异曲同工的意思。
所以杜林也继承了他启蒙恩师的思想,给人看病时从来不在乎病人的心性善恶。
杜林说道:“我看殿军大人,好像很在意我的功德。”
蒋子文一笑,“怎么可能不在意,你在人间便是个异类,你活了1400多年,便已经积攒了近200万的功德。若是再让你活上2000年,你在治病救人时,再甄别一下病人的善恶,估计等你寿终正寝魂入地府的时候,这地府里便应该有11位阎罗王了。
杜林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在下只是一介凡人,等入了地府,还要指望各位阎君大人关照,怎敢与各位阎君大人平起平坐呢?”
“杜小友也不必过谦,天道乃是世间最公平最公正的道德准绳,如果天道认为你的功德足以做地府的阎君之一,那便改为十一殿阎罗,也未尝不可。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