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三十六章 将帅之才,皆许一人(第 1/2 页)

    如若放在文人眼里,斗山王这等举动,无异于草菅人命,白负己使这堪称酷烈的法子练兵,只怕光是为谋得天子赞赏而已。仅仅图一沽名钓誉,就令眼下这些镇守南疆的大好儿郎涉奇险,入笼斗虎,哪里是一位指掌南疆军兵的将军所为,到时雪片一般的奏纸谏言流入京城,恐怕又要让天子身旁摘选奏疏的宦官一阵头皮痒麻,搜肠刮肚朝心思难测的天子,软言点出奏纸中所述。

    无论齐陵还是上齐朝堂,文臣奏书历来多于武官,原是大多武官若是有军情与治下的要务,觐见天子时一般就已悉数启奏,甚是简明直接,少有酝酿良久,退朝过后再另写奏书的。大抵出于武人不精于口舌官场事,故而才有了这么个当堂陈情的不成文习惯。

    倘若换做文官,指不定又要在发髻稀疏的脑中斟酌过多少回,恨不得将一句平常话语掰成数瓣,既让圣上觉得谏言有理有据,又不至于将话写得太重,最好是循循善诱,由浅而深,这才算是一篇不落下乘的奏纸。

    为一纸奏谏,读书人可谓是费劲前几十年所学,将词藻文墨,句式意图写得犹如万蝶穿花,既将应说的事说通透敞亮,又不乏引经据典,旁门论证,至于赞颂圣明感叹海内万民生平,更不可缺。

    一叠动辄十六七页的奏纸,除却其中二三张中的谏言,其余皆是风雅颂赞。

    费心劳神如此多时辰,归根到底,还是怕圣上只纳谏言,不赐青云。

    朝堂文人里,除了当今那位齐相与剩余寥寥几人之外,每逢递奏皆是如此,更是叫不少武官都为之鄙夷。

    奏纸上头的言语,从来不乏豪迈之语,仅两行字迹之中,有时就能找出三四句为民请愿,为天下开太平这等语句,甚至有些臣子慷慨持笔时,笔力足矣贯穿黄檀纸纸背,令人观之,仿佛瞧见了这位胸有天下的文儒,伏案挥笔,涕泗横流。可轮到这些位文人要调去京城以外时,大都成天喊着为民请愿,周济苍生的臣子,又是百般推脱,一口一个老臣年老体衰,实在难以习惯齐陵极北的寒冬腊月,恳请圣上莫要令老臣出京。    即便是圣命难违,这些位臣子不得不从,只好驮上自个足足几十车的家当,挥泪拜别京城,也免不了一路上多写些凄凄惨惨切切,甚至春花秋月的孱弱诗句,好坏不在话下,哪怕多出些银两,也要令京城中人多传颂一番。

    然而为的却不是要安心写诗弄句,北国泛舟。

    饮过御赐甘醴,乡间米酒,焉能入喉。

    分明是同一个学富五车,胸有八斗墨的济世之臣,大概也只有上苍晓得,同样是人,为何这些位竟能生出两副面孔来。

    对此,白负己多年前便有言,说兴许是泡在墨香汀兰之中,为人处世的第二张面目得以生根,只可惜濯清涟而不明,出墨香而不染,上好的诗书,终还是灌出来个唯有嘴里天地浩浩然的官员。

    何其讽刺。

    但讽刺之处却不在于白将军这一番话里,而是在于这话语背后,事实的确如此。

    故而朝廷大多文臣,哪里晓得镇南军练兵的法子。穷山恶水,若不是圣上有旨,谁会闲来无事跑去南疆十斗川去,观摩一帮粗厉军汉的练兵之法,何谓斗山王,何谓盘云岩,一概不知。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洪荒之截教仙童 史上最牛穿越 逆仙 邪帝狂妃 玩物人生 诸天神藏 绝世神主 逐道长青 阵问长生 万宝真仙 山海为龙 大夏文圣 纯阳 十方妖魔,我摸尸成武圣 洪荒之我的背景太无敌 重生柳神,洪荒签到千万年 造化娲皇 一念永恒 天龙:武侠世界的修仙者 九转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