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修坟潮流(第 3/4 页)
本着掏钱的是上帝原则,避难所主要分作三个类型:个人型,家庭型和团购型。
前面两个没什么好说的,团购型就太有市场特色了,这是种卖床位的避难所形式,根据开发公司和目标地区不同,床位有几个到二十几个的,更大的也有,但是没有销路就没人造了。
难道不是团结更多人,才能更容易恢复生活生产吗?
不是!
假定的避难时间是怪兽已经彻底摧毁人类文明。恰好a国又是个全民持枪的国家,大型避难所人多,矛盾自然会更多,可以很容易想象到会发生什么情况。
团购避难所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已经互相熟识的同一社区内友人,虽然也难以避免在封闭区域里,时间长了之后大部分会出现反人类的情况,但谁让他们买不起高级避难所的?
避难所的第二环是食物和饮水,主要是食物,饮水解决方案一般包含在避难所本体里,包含集水和水井等类型。
前几年的传染病病情,加速让某些企业推出了避难食品,与以往的罐头不同,这些高度干燥的食品,保质期动辄三十年起步。甚至帮大家考虑到避难时生火不易,大部分避难食品都不需要烧开,直接冷水一泡就能吃。
避难所产业链兴盛,最直观的表现,是几家造避难食品的上市企业,上半年财报利润比往年同期至少翻了三倍!跟五年前比起来,仅避难食品一项,已经从小额业务变成主业。
有媒体调查称,截止七月底,不含自行挖掘建设的避难所,已经售出的避难所及床位,已经达到四百万人。
貌似不算多,但商业公司在几年的时间里挖了上百万大大小小的地洞,并给其中大部分配上超过半年的避难食品,消耗的资源也绝对不会少。
另外a国还有另一种意义的避难所,是a国特色来的。
a国因为欠债生活的理财习惯,和房产税机制,导致连续失业一段时间必然失去房产,一个人一旦开始领失业救济,又会因为救济相关规定,很难再通过自身劳动回到正常生活。
所以失业人员如果没有亲戚朋友帮忙挺过去,会变成终生制流浪者。
特色就来了,流浪者没房子,只能住公园,部分地区为了市容、影响大老爷们的心情、单纯的圣母爱心等因素考虑,就会修建避难所,给流浪者一个睡眠的地方。
以工代赈?抱歉,没想过。
和前面那种专门针对末日开发的“商品型避难所”相比,常规避难所通风条件很差,如果不睡在入口附近,窒息死掉都很正常。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